广西容县:严把“四关” 让“金点子”转化成“金钥匙”
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人大常委会按照“高质量做好代表建议答办”的要求,在代表建议的提出、交办、督办、评议等方面积极探索,以代表建议“两个高质量”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容县实践。2024全年共收到代表建议62件,已全部办结。
容州古城,碧波荡漾、波光粼粼,真武阁、游船、仿古街交相辉映
严把“提出关” 夯实高质量建议基础
将建议撰写作为代表培训、学习、考察的重要内容,以“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多层次开展代表履职能力培训,不断提高建议撰写质量。每年组织代表至少开展2次视察调研,引导代表在调研中发现问题,提出接地气的好建议。要求各镇人大组织代表开展会前调研活动,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并结合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等重点工作提出代表建议,提高代表建议办成率。
容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代表建议会前民意沟通
积极建立完善建议预审制,坚持在大会召开前,与各镇人大主席团协助代表对拟提建议初稿进行修改完善;在大会期间,采取各代表团初审,代表工委再审的“二审”方式,对建议内容、格式、文字等方面严格把关;在大会召开后,及时将建议提出情况纳入代表履职档案,作为评选年度“履职优秀代表”的一项重要条件和换届推荐连任的重要依据,引导代表积极履职、竞先争优。
严把“交办关” 汇集高质量办理合力
大会期间,由代表议案审查委员会牵头组建人大代表建议分办工作组,对建议所反映的问题进行精准分类、审核把关,讨论提出预分办意见,人大代表建议分办工作组会同县政府办、县督查绩效办召开联席会议,集中分析研判、协商,共同研究确定承办单位,压紧压实承办单位责任,提高建议交办精准度。大会召开后,县人大常委会和县政府就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进行专题协商,就如何提升办理质量、建议交办督查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及时制定建议答办工作方案,明确承办单位的分管领导、职能部门、具体经办人职责及办理时限,确保建议办理实效。
县人大常委会积极落实建议提出前与部门沟通机制,探索推行承办单位与代表“三见面三沟通”制度。办理前见面,深入了解代表提出建议的真实意图,找准问题原因和解决路径;办理中见面,征求代表对办理工作的意见,让代表了解建议办理全过程;办理后见面,向代表介绍建议办理情况,听取代表的反馈和评价。
严把“督办关” 共促高质量办理质效
把“代表满意”作为建议答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跟踪监督作为提升办理实效的有力抓手,对建议办理工作进行全过程监督指导。
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在容县六王镇古泉村开展代表建议督办活动
建立健全建议督办机制,在全年分两次开展集中督办,联合县政府深入承办单位、代表家中,对建议答办情况进行跟踪督效,了解掌握建议办理进度和成效,全程督促办理要求、办理时限、办理质量。通过专项询问、通报进度、集中调度等方式,督促相关部门在思想上再重视、办理上再用心、质量上再提升,着力破除“解释多、解决少”“承诺多、落实少”“重答复、轻落实”等现象。积极推进“二次办理”机制,把办理进度缓慢和代表“基本满意”的建议作为重点督查对象,努力把“正在解决或列入解决”的建议转化为“已解决或基本解决”,确保代表的每一件建议都得到按时有效办结和高质量答复,通过办理一件代表建议,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促进一方面工作。
严把“评价关” 确保高质量转化办理结果
在容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督办会进行议案建议办理情况“双测评”
注重“评价”落地。要求各承办单位把代表建议办理结果向代表通报,办理回复要经代表签字认可;对代表提出异议或不满意的建议,明确整改落实期限,办到满意为止。推动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从“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从“纸上”落到“地上”。2024年12月,在县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的建议办理答复满意度和落实满意度“双测评”会议上,现场发放测评表,由提交建议的人大代表对承办单位进行测评打分。经统计,参与测评的代表对承办单位办理建议情况均为满意。
对容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开展实地现场察看
县人大常委会还把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列入机关绩效考评项目,进行量化考评评分,严格考评制度,确保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实效。将建议办理情况报告作为下一次人代会的参阅资料,在保障代表知情权的同时,充分激发“一府一委两院”及相关部门办理代表建议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实现“答复满意率”和“落实满意率”的“双满意”。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容县人大常委会将进一步完善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机制,持续提高代表建议质量,加大代表建议督办力度,努力将代表建议转化为深化改革、推动发展、惠及民生的政策措施,切实把代表的“金点子”转化为促进改革发展的“金钥匙”。(作者:肖腾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