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民心、督于一线、成于发展,这个街道人大工委创新开展民生实事项目监督检查
民生实事项目一头连着民心,一头连着发展。近年来,杨浦区四平路街道人大工委持续聚焦民生热点,通过创新监督方式,健全监督链条,实现民意与决策的有效对接,不断推动人民群众心声更好转化为政府决策和部门行动,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更加可观可感。
以“汇民声”定“惠民事”
把好监督“首道关”
确定监督项目,是人大监督的“头道工序”。杨浦人大聚焦“民事民议”,将“民生大事”全过程交给群众定、群众督、群众评。四平路街道人大工委连续两年创新开展直播形式“云听民意办实事”民生实事项目征集活动,邀请市区人大代表、区域单位代表、街道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居民代表,在线与社区网友“云”话民生、共谋实事。
活动广泛征集了一批百姓心里话、群众金点子,从增设“家门口的服务站”、增加市民夜校课程的群众诉求,到非机动车充电、消防安全和居民区“三驾马车”运作等方面的意见建议,活动共收集实事项目意见建议500余条、评论2000余次。“云听民意办实事”用数字技术成功打造了密切联系群众、助推项目实施的创新监督载体,为更好聚焦民生关切、倾听社情民意、提出办法举措,提供有效平台,助力更好将群众的“愿望清单”转化为工作部门的“实事清单”。
四平路街道人大工委还充分利用市、区代表联系社区和代表联系服务人民群众日等契机,组织团组代表深入社区、深入一线收集意见建议,推出实事项目12类47项,全区首个新能源车公共充电桩示范小区、全国“非遗在社区”典型案例“元宵行街会”等一批源于民众智慧、响应百姓所盼的项目,叫好又“叫座”。
用“一线督”促“一线办”
打好监督“组合拳”
有效监督的关键就是要多到社区一线、多看项目进展、多听群众意见。四平路街道人大工委精准围绕监督重点,制定监督方案,建立5支监督检查组,将日常监督和重点监督相结合,分类分级对民生实事项目开展监督检查工作。
在日常监督中联动发挥市区代表力量。利用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站平台,联络在辖区的市人大代表,采用市区代表联合检查的方式,奔赴发展一线、走进项目现场、深入群众身边。在升级版微型消防站的监督检查中,市、区人大代表一同监督项目进展,并就消防站配备的微型消防车上牌上路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市人大代表陆雷结合调研情况,深入分析问题共性,积极和市有关部门开展沟通,助推问题进入工作部门视域,并获妥善解决。为及时掌握有关民生实事项目进展,街道人大工委还积极会同人大代表,与承接民生实事项目的区街职能部门保持沟通联系,每月制定《四平路街道民生实事项目月度情况表》,将监督落到实处。
在重点监督中凝聚专业履职合力。通过“内行人”监督“专业事”,让领域有关代表对专业要求高的民生实事项目进行监督,确保项目的实施质量和最终效果。在美丽家园、美丽街区等城市建设领域监督项目中,街道人大工委积极发动在同济大学、市政设计院、邮电设计院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的代表,深入设计方案的论证阶段,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全面了解项目情况,对项目的每一个细节进行严格把关,有力保障项目顺利进行。
将“真问题”转“金建议”
形成监督“闭环链”
在组织开展监督检查活动后,四平路街道人大工委会同人大代表系统梳理视察、座谈中掌握发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操作性强的视察意见。同时,对于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共性、复杂性问题,协助代表在人代会提出建议、议案,既能反映群众所期所盼所想,又能为后续实事项目提供代表智慧。
针对监督中发现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问题,街道人大工委组织代表专业小组深入调研,走访卡珀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调研同济大学无线电能传输科技产学研项目,了解无线充电设备在社区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和推广,共研更有效的社区电动车安全治理措施,为项目的后续改进和优化提供有力的支持。今年的人代会上,杨浦区人大代表宋轶涵也就前期的电动自行车调研监督情况,提出了《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的几点建议》的代表建议。街道人大工委还邀请团组代表参加每年的社区代表大会,共同审议社区大会报告和实事项目推进情况。
人大监督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一种重要形式。下一步,四平路街道人大工委将一以贯之坚持将“人民”二字作为监督工作的核心,贯穿于整个监督过程的始终,综合发挥好“互联网+”作用,确保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工作更加生动、透明和高效,真正实现“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让人民满意”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