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宁县:“四个聚焦”提升代表履职实效
近年来,庆阳市宁县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紧扣省、市、县每年“新春第一会”的部署要求,锚定人大“四个机关”定位要求,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全力提升代表履职能力,以守正之心、创新之举推动代表工作与时俱进。
聚焦学习方式
提升代表履职领悟力
宁县人大常委会始终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代表培训学习作为提高代表素质、发挥代表作用、推动代表工作的重要抓手,制订年度培训计划,扎实推进,不断增强学习培训的针对性、系统性。
配发资料促学。届内每年坚持为乡镇人大、人大代表寄送《中国人大》《人民之声》《人大研究》等报纸杂志,购买《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实用手册》,编印《宁县人大代表学习资料》等书籍,引导代表以代表小组和人大代表之家平台为依托,开展常态化履职自学。
集中培训深学。每年至少举办一期县级人大代表专题培训班,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等内容。换届以来,先后举办代表培训班4期,培训代表270多人次。组织 40名市县人大代表参加省、市举办的代表培训班,实现了代表培训全覆盖。
确定专题精学。在全面开展集中履职培训的基础上,紧扣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结合代表自身岗位特点、专业所长,举办各类主题培训班,增强代表对全县发展大局的认识和监督推动能力。每年全国省市人代会后,及时组织代表在人大代表之家传达学习贯彻会议精神。
结合履职细学。县乡人大每次开展视察、调研、执法检查等活动前,都围绕活动主题组织代表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了解工作情况,增强工作针对性。同时,通过“宁县人大”微信公众号及时向代表发布县人大常委会工作动态,推送学习内容,通报常委会会议及活动情况,进一步拓展代表学习渠道,提高代表履职能力和水平。
聚焦制度建设
提升代表履职执行力
宁县人大常委会完善“三项工作机制”,密切代表与群众的联系,充分调动代表履职积极性。
完善代表联系群众机制。换届以来,先后修订完善了《宁县人大常委会代表视察办法》《宁县人大常委会联系人大代表办法》《宁县人大常委会代表向选民述职办法》等6项制度,细化量化代表联系群众工作要求,认真落实“四联五带一建”(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每人联系3个乡镇人大工作和3名县人大代表,常委会其他组成人员每人联系2名县人大代表,“一府一委两院”组成人员每人联系2名县人大代表,县人大代表每人联系3名以上选民;人大代表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反映社情民意、带头维护社会稳定、带头助推民生福祉建设;全面推进乡镇人大阵地规范化建设)工作机制。确定每年3月、12月为集中走访联系代表月,并坚持每季度开展走访代表、联系选民活动。
建立代表履职管理机制。编印《人大工作法规文件汇编》《宁县人大常委会工作制度汇编》等,从出席县乡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各项报告、提出代表意见建议、参加人大会议及人大活动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和要求,依法规范代表履职。建立人大代表履职档案,对代表履职进行记录考评,作为代表连任推荐提名的重要依据。为了解决“举手代表”“听会代表”问题,坚持每年组织县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和50名县人大代表回选区向选民述职,乡镇人大代表每年按照25%的比例进行述职,接受选民评议监督。换届以来,县人大常委会29名委员、150名县人大代表、885名乡镇人大代表向选区内选民进行了述职。
聚焦作用发挥
激发代表履职凝聚力
宁县人大常委会坚持党委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代表作用就发挥到哪里,认真组织代表开展活动,加强代表建议督办,促进代表作用有效发挥。
扎实开展代表履职活动。通过邀请代表列席人大会议、组织代表开展专题调研、视察重点项目建设、旁听法院庭审等方式,不断丰富活动载体,充实代表活动内容。换届以来,县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群众反映集中的医疗卫生、人居环境、留守儿童教育等民生实事,以“调研+民主测评”方式开展监督问效。依托人大代表之家组织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参与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结对联系企业、市场主体179户,为企业帮办实事177件,不断拓宽代表履职渠道。
切实加强代表建议督办。在代表建议交办前与部门协商,分类进行交办,半年进行督查,提出督办意见,年终听取办理情况报告,进行满意度测评。为进一步加大建议办结率,县人大常委会每年都组织召开代表建议现场交办会,对换届以来代表提交的83件建议,督促县政府及各承办单位依法履行法定职责,积极主动克服困难,下实手、出实招,切实解决了一些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代表和群众满意度较高。
充分发挥代表引领作用。聚焦乡村振兴、民生实事等中心工作,围绕县委提出的“六大产业”,积极动员各级人大代表中的产业带头人立足本职发挥优势,把代表工作室建在产业链上,依托产业优势,指导引导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在壮大产业发展中密切联系群众,帮助群众致富奔小康。目前,全县已建成产业示范基地10个,且已成为人大代表发挥专长密切联系群众、引领群众发展经济的重要活动场所。县人大代表郝淑芳利用自己的人大代表工作室,解决了周边乡镇900余名农村留守妇女富余劳动力问题。县人大代表高云峰积极发挥代表示范带动作用,成立高云峰代表个人工作室,深入一线联系选民,接待群众来访68人次,听取意见建议6条,调处矛盾纠纷3起。南义乡人大代表丑建柱始终牢记代表职责使命,积极探索“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带领全村群众做大做强村级特色产业,累计发展设施大棚430座,带动152户农户发展瓜菜产业,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0万元以上,种植户户均增收1.4万元以上,解决了本村及周边240多名群众就业。
聚焦成效转化
提升代表履职影响力
宁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成果导向,强化代表履职成效的评价与激励,将履职情况作为评选优秀代表、优秀代表建议的重要依据,推动代表履职成效转化为服务发展、改善民生的具体行动。
按照“有利组织、方便活动”的原则,将全县1487名四级人大代表混编成81个代表小组,每年年初按照不同代表小组制订代表活动计划,组织代表围绕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开展视察调研、工作评议、不定期走访联系选民、结对关爱等活动,力求代表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断提升履职能力,让代表主动释放自身潜能,发挥应有作用,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监督员”、服务群众的“联络员”、社情民意的“调查员”,在履职中展现作为、在作为中提升影响力。
大力推介代表联系群众的典型事迹,积极搭建平台,通过媒体宣传、专栏展示以及会议交流等方式,广泛宣传代表履职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扩大代表群体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引导群众“有事找代表”,形成代表和群众的良性互动,让社会更加了解、认可和支持代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