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临平区:强化“两个联系”,激活履职“四力”
代表法是规范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代表职权、履行代表义务、发挥代表作用的基本法律。浙江各级人大深入学习贯彻新修改的代表法,创新平台、拓展阵地、完善机制,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发挥作用,推动人大代表工作高质量发展。“浙江人大”微信公众号特推出“贯彻代表法”栏目,集中展示全省各地贯彻落实代表法的优秀做法和典型案例以飨读者。
新修改的代表法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两个联系”制度机制。杭州市临平区人大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在“两个联系”机制体制上谋创新,在活动内容和形式上求突破,在业务能力和活动质效上抓提升,着力构建“广覆盖、全天候、多渠道”的联系网络,有力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临平的生动实践。
完善机制规范
夯实履职源动力
临平区人大将“两个联系”作为提升人大工作质效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先后制定一系列制度办法,对联系主要内容、方式、处理流程、服务保障机构等事项予以明确,进一步促进“两个联系”制度走向规范化、常态化,让常委会领导联系人大代表、代表联系人民群众更接地气、更聚人气、更有底气。
抓实常态运行
激发履职生命力
临平区人大深化和拓展代表联络站“联、商、督、促、智”五大功能,高标准推进人大代表联络站迭代升级:
完善架构体系
率先在杭州市启用区级数智联络总站,形成总站、中心站、联络站(点)“1+9+68”阵地体系;
抓实常态运行和多元参与
在巩固“四有”(每周有接待、每月有活动、每季有主题、每年有评议)机制基础上,深化“三进两融一环”工作机制,“三进”即全员进站、履职进站、民意进站,“两融”即与基层治理四平台互通融合、线上线下两个阵地双向融合;
强化数字赋能
依托数字化手段,突破代表联系服务群众的时空限制,从“面对面”延伸到“屏对屏”,变“时段工作”为“全时工作”,真正实现了联系群众“零距离”、服务民生“全天候”。
强化履职保障
发挥代表主体力
临平区人大通过多形式的活动组织,有效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实现精准履职,助力服务中心大局:
健全日常联系机制
落实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工作制度,加强主任会议成员联系走访代表,建立健全国家机关及其部门负责人进代表联络站制度;
强化代表建议办理
修订出台《杭州市临平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办法》,实行区人大常委会领导重点督办、联系委办对口督办和建议办理满意度网上测评“2+1”督办评估机制,确保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注重代表监督实效
聚焦经济提质、城市提能、共富提级、治理提效等区委中心工作,依托“三推两助”、双岗建功等代表主题活动和居民议事会等形式,组织代表开展执法检查、预算审查、专题询问、定向视察、民生实事项目监督等工作,注重发挥代表“智库”作用。
提升服务水平
拓展履职支撑力
临平区人大健全完善人大代表全周期履职保障机制,确保代表高效履职:
激活“代表在线”应用
实施代表履职积分办法,将履职活动分门别类进行赋分,实现“线上报名活动、线下扫码签到、后台自动积分”,以清单形式实时显示、记录代表积分情况,并定期公布履职排名,进一步激发代表履职热情,实现“移动履职”“自助履职”“全天候履职”;
创新代表履职培训
通过“线上专题培训+线下学习交流”“集中+自主”等方式,经常性、有计划地组织人大代表开展政治理论、履职业务、法律知识和专题培训,帮助代表把准履职重点,增强履职实效;
拓宽民意处理跟踪问效
实行代表亮码,充分运用代表联络站(线上+线下)、代表“临距离”、镇街“基层治理四平台”和“民意e网通”系统等途径收集汇总的民生意见建议,通过大数据统计分析,梳理出“关键热词”,探索建立民生热点预警机制、问题交办跟踪机制,形成代表群众问题提出、办理、监督、反馈的全流程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