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鼓楼区人大:代表驻点观察,蹚出发展快车道
当企业面临转型难题,谁在积极奔走牵线搭桥?当社区出现民生痛点,谁能挺身而出排忧解难?在徐州市鼓楼区,答案清晰而有力——人大代表!人大代表驻点服务犹如一把开启发展新局的“金钥匙”,为地区发展蹚出了一条快车道。
“我们积极响应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人大代表驻点服务的号召,以经济观察点、社会观察点为阵地,让35位人大代表深度融入街道发展脉络,有力助推街道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鼓楼区人大环城街道工委主任李健说。
为经济发展 “架桥铺路”
徐州市鼓楼区人大常委会把助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全年人大工作重点,在全区设立25个人大代表经济运行观察点,建立“123”工作模式,即“一站”接待听民意、“两单”对接盯民需、“三时”服务解民忧,架起人大代表与企业发展连心桥,积极推动政策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助力高质量发展。
经济运行观察点的设立,成为人大代表了解基层经济运行、提供决策参考、推动经济发展的窗口。来自街道、社区、企业的人大代表驻点服务,通过“服务生态体系”工作机制,深度参与、精准服务,有效凝聚了各方力量,推动经济增速突破、企业集群扩容、创新动能集聚、金融生态完善、产城融合深化“五维”发展。
基于“观察点”积累的经验,今年鼓楼区两会期间,来自环城街道的人大代表孟超提出培育“专精特新”的建议:逐步完善区级、市级、省级、国家级梯次培育机制,优化融资、税收、土地等政策扶持,重点在半导体、芯片、人工智能等领域寻求突破。该建议被列为“重点督办”案。
目前,25个人大代表经济运行观察点分布于全区不同行业、类型、规模的人大代表所在企业,构建起政府与企业沟通的桥梁,有力地助力解决企业实际困难,推动本区域、各行业、各企业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资金链融合融通。
为社会进步 “添砖加瓦”
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人大代表们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徐州市鼓楼区人大常委会在全区设立12个社会事业发展观察点,与人大代表“家站点”建设、专业代表组活动互融互通,并加强与基层党建平台、社区服务中心等的互联互通。更好地发挥观察点传递社情民意的“直通车”作用。
“作为医药销售企业,我们遇到医疗纠纷该如何处理?”“楼下邻居家装修拆除了承重墙,我该怎么维权?”……每周二,位于环城街道办事处三楼的马传亚工作室都会迎来一批咨询的企业代表和居民。马传亚是全国劳动模范,其律师团队中有3位人大代表,全天提供免费服务。工作室成立以来共开展法律咨询服务331次,接待来访群众500余人次,将诸多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另外,环城街道在朱庄社区设置社会观察点,同时依托1个代表之家、1个全过程人民民主示范基地、11个社区代表联络站,让人大代表深入基层、直面问题,近距离帮助群众解决困难。
区人大代表尹志强,听说怡美家园健身器材区的地面尚未硬化,积极协调各方资源铺设水泥地,为居民打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健身环境;区人大代表李倩牵头建立“周三为老服务日”,每逢周三,雷打不动带领社区党员骨干和志愿者服务队入户为老人们服务,被老人们亲切称呼为好闺女……人大代表,肩上担着责任,脚下沾着泥土,心里装着百姓。将群众诉求转化为推动治理的“金点子”,用实际行动筑牢人民安居乐业的“防护网”。
为人民幸福 “筑基代言”
徐州市鼓楼区人大常委会通过出台相关制度措施,推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人大代表进代表联络站常态化,让群众的呼声直通党委政府。深化“两个联系”,把所有区人大代表全部编入“家站点”,让代表自觉“亮身份、听民声”,组织代表进社区、进校园、进产业、进企业、进商圈,广泛征集和转办群众意见和建议,促进问题解决。
王场新村作为老旧小区,因长期缺乏物业管理,基础设施问题频发。日前,38号楼东部路面损坏严重,存在下沉、开裂等安全隐患,加之排水系统不畅,短时强降雨后易形成积水,影响居民正常出行。了解这一情况后,区人大代表崔迎雪与辖区几位人大代表一起深入小区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并迅速召开社区议事会,民主协商讨论解决方案,通过推进路面改造,并在低洼地段增设两个出水口,有效防止内涝再现。
“用电用气要小心,消防安全记心间,诈骗手段万万千,不听不信不转钱......”近段时间,代表们参与街道网格服务队,走街串巷开展消防和反诈宣传,并对接消防部门开展应急演练。在徐州汛期大雨期间,代表闻“汛”而来,身先士卒,疏通堵塞下水道、加固老旧小区围墙、帮助居民转移贵重物资,以“雨中逆行”的身影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徐州市鼓楼区人大常委会积极创新工作模式,通过抓实代表驻点服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蹚出了一条快车道。这一举措不仅推动了经济发展,还促进了社会和谐,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与强大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