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酒泉:“五化”举措让常委会会议列席代表座谈会机制有新意出实效
“没想到我反映的村卫生室药品不全问题,两个月就解决了!现在村民头疼脑热不用再跑10公里去乡医院。”5月23日,在酒泉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列席代表座谈会上,列席代表、瓜州县广至藏族乡卓园村党支部副书记朱忠兰拿着刚收到的《办理结果反馈函》,难掩激动,并表示对办理结果非常满意。这都得益于酒泉市人大常委会在常委会会议列席代表座谈会机制上的探索和创新。
2024年以来,酒泉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省、市关于加强新时代“两联系”工作要求,以“进千家门、献千条策、解千个难”行动为抓手,通过采取代表座谈常态化、代表建议规范化、部门办理制度化、办理措施具体化、办理结果追溯化的“五化”举措,使常委会会议列席代表座谈会机制具有了独特性和创新性,以此形成的全链条闭环机制,让代表“好声音”转化为民生“幸福音”,切实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创新机制 推动座谈会提质增效
过去,常委会会议列席代表座谈会存在会前无准备、会中无重点、会后无跟踪的“三无”现象,致使代表参与积极性不高,建议办理实效打折扣。为破解这一难题,酒泉市人大常委会于2024年7月制定出台《酒泉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列席代表座谈会暂行办法》,创新性地把列席代表座谈会列入常委会会议议题,严格落实列席代表座谈制度化、部门参与座谈答复常态化、办理意见建议具体化、通报办理结果追溯化、代表意见建议规范化“五化”举措。经过一年的实践,“五化”举措取得了令代表满意的显著成效。为了使“五化”举措以制度形式固化下来,根据修改后的代表法,结合人大工作实际,今年7月,在对《暂行办法》进行修订完善的基础上出台的《酒泉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列席代表座谈会办法》明确提出“列席代表座谈会坚持代表座谈常态化、代表建议规范化、部门办理制度化、办理措施具体化、办理结果追溯化的‘五化’原则”,从制度层面推动座谈会提质增效。
“列席代表座谈会列入常委会会议日程,安排半天专题召开列席代表座谈会,听取列席会议代表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大工作的意见建议。”《办法》的这条规定确保代表座谈常态化,为做好“两联系”工作,不断提升代表履职效能搭建了又一个平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办法》,每次列席代表座谈会前10日,酒泉市人大常委会代工委都会向列席代表征集建议,而这些建议都是在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的,如实反映了基层情况和人民群众诉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从而确保代表“带着问题来、盯着问题议”;根据座谈会代表发言主题,每次列席代表座谈会都会安排市“一府一委两院”领导及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列席,市政府办公室要向代表报告上次列席代表座谈会建议办理进展情况,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要现场就代表提出建议进行答复和说明,实现了“建议—回应—落实”无缝衔接。此举成为酒泉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列席代表座谈会制度的最大亮点,也为列席代表座谈会取得实效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4年5月以来,酒泉市人大常委会共组织召开6次常委会会议列席代表座谈会,62名人大代表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房改造、青年就业、文旅产业发展、营商环境等提出的68件具体建议,以闭会期间建议办理形式转交市政府办理40件,编发《民情直报》12期,转交县(市、区)人大常委会依法办理12件,转交部门工作参考4件,办结率超过90%,代表满意率达100%。
“《办法》出台后,做到了会前‘严把关’、会中‘明简透’、会后‘合闭环’,座谈会的‘靶向性’更强了、质效更高了。”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主任张鹏东深有感触地说。
全链条闭环办理 激活代表履职动能
5月23日,酒泉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列席代表座谈会的主题是乡村振兴,特意邀请来自肃州区泉湖镇、果园镇及金塔县金塔镇等农业乡镇的代表列席。市人大代表、肃州区果园镇小坝沟村党支部书记李金提出的《关于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的建议》,不仅列举了“村里各年龄段老人养老服务需求”的具体案例,还附上了10位老人的走访记录。
按照“五化”举措,代表建议需“一事一议”,包含“问题现状、原因分析、具体建议”三要素,并附相关数据或案例。这使代表建议更加规范,改变了以往建议“内容空泛、指向模糊”等问题,切实提高了代表建议质量。李金代表的建议之所以具有较高的“含金量”,正是在代表建议规范化的要求下形成的。
代表建议提得好,更要办理得好。依据《办法》,对于代表提出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通过代表闭会期间意见建议、民情直报、工作参考等形式转交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研究办理并答复代表,办理情况要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对代表提出的属于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方面的意见建议,由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统筹协调相关专委会、委室研究办理并答复代表;对代表提出关于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市人大常委会还要根据工作需要进行调研,并向常委会主任会议或常委会会议报告调研情况。
为了确保代表建议“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酒泉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还建立了“台账管理+限时办结”机制,对代表建议实行“清单化”交办,一般性问题1个月内答复、复杂问题3个月内反馈阶段性进展,全年未办结的需向市人大常委会说明理由。今年3月,针对齐家宏代表提出的“加强成品油流通行业智能监管”的建议,市政府第一时间成立联合考察组,实地考察国内、省内成品油流通行业智能监管先进经验,提出“在社会加油站安装智能监管系统,通过后台端口接入市税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大数据中心实施动态监测”的工作方案,在多部门共同努力下,成品油流通行业智能监管的建议得到高效落实。
具体情况采取具体措施。对涉及多部门职责的建议,酒泉市人大常委会推动“牵头部门+配合单位”协同办理,从而啃下了许多“硬骨头”。今年3月,肃北县列席代表提出“边远地区通信信号弱影响牧民生产生活”的问题。为此,市工信局联合电信公司、移动公司现场勘查,制定“增设基站+推广卫星电话”方案,目前已建成4个4G基站,覆盖80%牧民定居点,剩余区域预计9月底前完成卫星电话安装。
建议办理得好不好,要让代表来评判。酒泉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建立“满意度测评+回头看”机制,实现了办理结果追溯化。建议办结后,由领衔代表对办理结果进行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向社会公开;对“不满意”建议,市人大常委会督促相关部门重新办理,并将办理情况纳入部门年度考核。今年以来,已有2件建议因“答复笼统”被退回重办,推动2个部门优化了办理流程。
“以前提建议像‘抛绣球’,现在是‘接力赛’。”酒泉市人大代表、肃州区银达镇银达村党总支书记党翠芳感慨道,“从建议提交到问题解决,每个环节都能看到人大的身影,群众的获得感越来越实在。”
据统计,今年以来,酒泉市通过人大常委会会议列席代表座谈会推动解决的民生问题达23件,代表建议办结率同比提升15%,群众满意度达100%。
“座谈会不是‘终点’,而是‘起点’。”酒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峰表示,通过全链条闭环办理机制,推动代表建议从追求“办理率”向追求“解决率”转变,群众真正感受到“人大在身边”。
“现在,我们代表的‘话匣子’打开了,群众的‘心窝子’暖了,这就是人大制度最生动的注脚。”列席代表、瓜州县张芝小学校长聂尚花这句话道出了代表们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