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宁德蕉城人大:汇聚代表力量 赋能基层治理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的特点优势,创建蕉城区人大代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站,以人大代表为主体,融合公检法司相关部门、社会团体、党员干部、群众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实行矛盾纠纷“一站式处理”,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探索创新
构建代表解纷“大平台”
近日,笔者走进蕉城区人大代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站,只见接待咨询区、矛盾调解室等办公区域一应俱全,一面面锦旗挂满墙面。“人大代表之窗”上,每位人大代表公示信息中都附有二维码,群众扫码即可查看代表信息、提交意见建议,实现民意收集“零时差”、代表履职“全透明”。
“调解室就设在中心城区,对我们来说,找代表很方便。加上环境很好,大家一起坐下来喝喝茶,事情慢慢商量着就解决了。”刚了解完有关劳动保障政策的老林笑着从调解室走出来,高兴地说。
“万事好商量,有事找老章!”在蕉城区,当人们遇到矛盾纠纷时,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个身影——章芳孝。章芳孝并非专职调解员,而是一名人大代表。万达华城小区交房后,小区消防系统出现故障,物业公司以历史遗留问题为由推卸责任。章芳孝得知后,立即发挥人大代表监督作用,多次与住建、物业等部门沟通协调,最终依据消防法提出整改方案,促成小区消防系统整改到位。章芳孝的热忱赢得小区居民的信赖,大家平日里遇到纠纷都喜欢与他倾诉,他也会不厌其烦地为大家排忧解难。
如何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反映民声,推动解决群众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蕉城区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成立了蕉城区人大代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站,汇聚23名在教育、医疗、城建、民商事等方面调解经验丰富、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人大代表,更快更好地帮助群众解决问题。
提档升级
发挥代表解纷“热效应”
今年6月18日,蕉城区某镇诊所发生一起医疗纠纷。“我理解你们失去亲人的痛苦,但还是希望咱们今天能心平气和地谈。”得益于人大代表在百姓心中的公信力,市人大代表林翠花的一席话,让情绪激动的家属冷静了不少,愿意坐下来理性解决问题。参与调解的区人大代表、法律顾问陈言辉则因势利导地从法律层面进行引导,提出专业建议;信访局、卫健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也从各自角度进行调解。
这起医疗纠纷的成功调解,是“1+N多方联动 联调共治”调解机制发挥作用的一个案例。蕉城区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汇聚多方力量,共同推进矛盾纠纷化解,形成“人大代表主导、多方协同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实现调解人员、调解地点、调解方式“菜单化”,有效增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主动性和精准性。
蕉城区人大代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站成立以来,从只有章芳孝一人的人大代表调解工作室,发展到拥有23名省、市、区人大代表,120多名来自公检法司等部门、事业单位、行业组织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调解公益组织,已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034件,成功率达95.7%。
监督提效
提升代表解纷“加速度”
“‘为民解忧暖人心 调解有方化干戈’这面锦旗充分表达了我们的感激之情。”近日,蕉城区蕉北街道宏侨花苑的商户老罗指着调解室墙上的一面锦旗,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宏侨花苑是一个老旧小区,市政工程改造施工不当致使小区楼盘底层6家商铺楼板严重渗水,商户货物受损、经营被迫中断,且存在安全隐患。2024年4月15日,6家商户集体到工作站寻求帮助。章芳孝随即组织黄益芳等人大代表多次与蕉城区住建部门、蕉北街道、社区、施工方及涉事业主协调解决,无果。“若继续拖延,我们将建议启动人大代表评议程序,对相关单位履职情况进行评议监督。”5月8日的调解会上,当施工方与设计单位因工期问题又产生纠纷时,章芳孝及时亮剑,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相关条款,督促施工方、蕉北街道及相关部门履行职责,并联动社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现场定损,促成多方达成一致协议,限定一个月内完成房屋改造,既保障了商户的权益,也确保了楼上住户的人身安全。
过去群众之间闹矛盾,维权主要是为了讨个说法,而现在群众诉求越来越多元。如何找到双方信服的“理”?章芳孝说,蕉城区人大代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站创新“三个三”工作机制,即“三无”调解宗旨:无处不在、无缝调处、无事方休;“三心”服务态度:热心、细心、恒心;“三大”工作目标:小调解筑就大安宁、小调解筑就大民生、小调解筑就大幸福,变被动调解为主动服务,变事后调处为事先预防,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
蕉城区人大代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站的探索,生动诠释了“人大代表+人民调解”机制的独特价值,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蕉城的创新体现。这一模式让人大代表履职从议事延伸到办事,有效推动了问题的解决,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且,通过调解前置减少诉讼增量,为基层治理法治化、人性化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治理实践样本。(作者:颜凑 刘伊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