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千名代表下基层”名片 推动代表工作创新发展
近年来,辽宁省铁岭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站在新起点、把握新形势、落实新要求,以提升人大代表政治能力和履职能力为突破口,在市、县、乡三级人大创新开展“千名代表下基层”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坚持并完善“顶层设计、上下联动、同题共答”工作机制,组织引领7000多名各级人大代表深入基层、扎根人民,倾听人民意见,接受人民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丰富了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人大代表的风采。
“代表+网格”
联系群众“深”扎根
铁岭市人大常委会依托县、乡人大,按照“就近、便利、全面覆盖、不留空白”的原则,将全市五级人大代表嵌入3224个基层社会治理网格,织密代表联系服务群众的“网格阵地”,打通代表联系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各级人大代表戴标识、进网格、亮身份,“蹲点式”调研、“沉浸式”走访,深入田间地头,坐在农家炕头,与人民群众面对面、零距离,拉家常、听诉求,通过“同吃同住同劳动”,提高了人大代表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增进了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四年来,依托“代表+网格”这一举措,共接待群众33921人次,依法推动解决实际问题4447件。市人大常委会还把代表“进网格”联系原选举单位或原选区选民作为人大代表接受人民监督的有效手段,间接选举的省、市人大代表按照安排向原选举单位报告履职情况,直接选举的县、乡人大代表常态化开展“回选区、访选民”活动,鼓励代表“常回家看看”。
在“千名代表下基层”活动中,代表走进社区网格和乡镇村屯,利用“代表接待日”和“小组活动日”,搭建起“人大主导、代表履职、部门认领、群众参与”的多方议事平台,常态化开展议事协商,对于群众身边的烦心事、揪心事现场办公,推动政府部门现场解决、现场答复,力争每件民生诉求都能做到“议而有决、决而有行”。目前,该做法已经在全市常态化推行。
“家站+特色”
履职平台“广”拓展
铁岭市人大常委会在全市213个“人大代表之家”、224个代表联络站实现了五级人大代表“混合编组、多级联动、共进家站”。组织和协助代表常态化开展活动的同时,打破代表家站“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刻板模式,因地制宜、因“站”施策,不断赋予“传统”家站专业化、数字化等新内涵,把代表家站建成代表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的创新平台。
将域内各行业人大代表按照专业类型进行筛选和分类,成立现代农业、财政金融、法治建设等专业代表小组,依托代表家站开展活动,为“专业代表”提供“专业平台”,深度参与市、县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和人大常委会的立法、监督工作。同时,着力打造数字代表联络站,与辽宁“数字人大”平台深度融合,构建了“线上线下融合、全流程闭环管理”的代表履职记录、考评新模式,代表履职情况通过平台“一目了然”,代表履职活跃度和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民意+‘直通车’”
建议办理“快”提速
针对活动中人大代表收集的民生诉求,铁岭市人大常委会建立了人大代表反映社情民意“直通车”机制,将“民意转办单”作为人代会闭会期间代表建议的创新手段,突出及时和快速,确保在5个至15个工作日内解决问题,将重要情况以专报形式报送同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共以“民意转办单”形式提出意见、建议1600余件,助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此外,还采取了代表建议分级办理、B类建议“回头看”、将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纳入市委政治巡察、政府绩效考核和市纪委监委“三联单”工作内容、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背靠背”征求代表意见等创新手段,让代表建议办理既有速度又有质量。
“主题+联动”
活动质效“实”聚焦
铁岭市人大常委会以辽宁省人大常委会“三为一做”主题活动为引领,市、县、乡三级人大联动穿透,域内五级人大代表同向发力,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坚持一年一个主题,推动人大代表工作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行动深度融合。2024年,开展“住民宿、搞团建,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游”活动,各级人大代表助力打造乡村民宿20个,推进商谈文旅项目13个,通过参与“铁岭半马”“乡村喜晚”,助力“快乐铁岭”出圈。今年,开展了人大代表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通过帮扶结对、视察调研、建言献策、示范引领等方式,为建设美丽铁岭助力赋能。
2024年9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成立70周年、铁岭市人大常委会设立40周年之际,举办“千名代表下基层”活动成果展演。通过视频短片、情景剧、小品小戏、音乐快板、原创歌曲等文艺形式,生动展示全市“千名代表下基层”丰硕成果,艺术再现各级人大代表履职故事,展现了新时代人大代表的风采。下一步,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学习贯彻实施新修改的代表法,以创新思维、务实举措,擦亮“千名代表下基层”金名片,以高质量履职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铁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作者: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