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桥·一条线·一片心 ——2025年第1143号江苏省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纪实
南京市栖霞区龙潭街道的居民王女士坐上“宁仪扬”定制客运专线,车窗外,宁扬长江大桥如一条银色巨龙横跨江面,半个多小时后,她就到了位于仪征的父母家里。“以前绕路加堵车,单程得3个多小时,现在半个多小时就能到,看望父母太方便了,这专线真是开到了咱心坎里!”
今年6月25日,一辆黄绿相间的18座客车缓缓驶出站台,这条连接南京龙潭、宁扬长江大桥与扬州的定制客运专线开始试运行。而这一切的起点,要追溯到五个月前省人代会上的第1143号建议。
搭好为民代言“连心桥”
“今年年初参加培训班,前往仪征参观时,当地群众聊起宁扬长江大桥,眼里都闪着光。”省人大代表、南京栖霞古寺住持隆相清晰记得,谈及这座起于仪征市龙山、止于南京市栖霞区龙潭的大桥,他们兴奋道:“桥通了,感觉和南京的距离更近了!”可这份兴奋里,藏着一丝遗憾。原来,他们坐公交还是老路线。从龙潭绕栖霞山长江大桥到仪征市区,全程需要3小时以上。“要是能走宁扬长江大桥,30多分钟就到了,多省时间啊!”
这话像颗石子投进隆相心里,泛起层层涟漪。回到南京后,他立刻联系栖霞区人大,“群众觉得桥通了但出行没跟上,这就是我们该关注的事。”随后,他和区人大、街道办的工作人员一起查阅资料、实地探访,并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宁镇扬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加强交通互联互通”、“推进民生共建共享”的要求,形成了“关于开通龙潭经宁扬长江大桥至仪征市公共交通线路的建议”,其中提出了3个线路方案,于今年的省人代会上提交。
没过多久,主办单位省交通运输厅的有关负责同志收到代表建议后,立即指导南京市、扬州市交通运输部门对线路开通进行可行性调研,并组织两地交通运输部门实地勘察。
一个月后,两市交通部门的会商桌上堆起了厚厚一叠数据:我省省内毗邻公交线路平均长度约为25公里,方案一单程运营里程近75公里,方案二是45公里,方案三则需40公里,营运里程均较长;途经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需使用一人一座车辆并配备安全带,公路型城市公交车辆购车费用约110万元/辆,如果每天运行2个往返班次,每年需交纳过桥费12.4万元……3个方案都难落地,建议办理一时陷入僵局。
几乎是同一时间,隆相接到了南京市交通运输局的电话。“隆相代表,您提的3个线路方案落地难度实在太大,我们再研究看看有没有其他办法。”电话那头的解释条理清晰,却让他的心头掠过一丝失落。
四月的阳光渐渐炽热,就当隆相以为这事会暂时搁置时,在省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的跟踪督办下,省交通运输厅再次主动联系他。“隆相代表,我们想再跟您聊聊公交线路的事。”电话那头,工作人员的语气带着琢磨多日的恳切。隆相既惊讶又开心,“没想到他们还在持续关注这条建议!民生事再小,也值得较真!”
串起破局解题“智慧线”
今年3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新修改的代表法,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服务保障代表履职、办理代表议案建议提出了更高要求。
今年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到,要不断提高代表建议办成率。为此,省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创新工作方式,组织开展承办单位走访代表、代表走进承办单位的“双走”活动,力图推动承办单位与代表之间的沟通联系,促进代表建议办理走深走实。
6月3日,代表工委组织省交通运输厅和南京市、扬州市交通运输局有关部门赴栖霞寺召开“双走”活动座谈会。令隆相感到惊喜的是,省交通运输厅提出了科学、合理、可落地的全新方案——途经栖霞山的“南京2号线仙林中心—宁扬长江大桥—扬州西部客运枢纽”定制客运开行方案。
隆相拿起方案,逐字细看。当看到“羊山公园地铁站”这个站点时,他笑了:“这里离仙林大学城近,学生出行方便;整条线路经过仪征再到扬州客运枢纽,充分考虑群众需求,更便利了,比我原来想的还周到!”
做好可行性调研和实地勘察是办好建议、提出合理方案的基础。省交通运输厅有关同志介绍,“我们先开展客流分析,再实地走访,深入了解两地居民的通勤、探亲及商务出行需求,在4月与代表沟通后,牵头组织两地交通运输局成立联合工作组,经过多次勘察与讨论,最终商定出新的方案。”
“定制客运专线的方案历时一个多月落地,效率高、质量优,做到了令代表满意、令群众满意。”省交通运输厅“一次办理三次沟通”,有力推动建议“从纸上到地上”。
铺就幸福出行“舒心路”
7月24日早上8点,记者准时到达羊山公园地铁站公交站,只见一辆印有“南京—仪征—扬州定制客运专线”的巴士停在地铁站1号口对面的路边。上车后,司机首先要求乘客系好安全带并拍照记录,随后出示身份证和购票记录(全程票价50元/人),确认无误后开车启程。
环顾车厢,环境干净清新,座椅宽敞舒适、可前后调节,空调风力有效,司机驾驶技术平稳,一路驰骋1.5小时后到达终点站——扬州西部客运枢纽,让人不禁感叹:“确实方便、快捷!”
“定制客运利用原有线路和运力资源,对传统班线进行定制化改造。”南京市交通运输局有关同志介绍,为了方便现场购票,他们联系相关企业、网络售票平台,优化、开放小程序,乘客可以扫描二维码购票上车,同时协调市公交集团,在沿线公交站设置了指示牌。
从此,一条“舒心路”正式铺就,不仅解决了宁扬两地居民的出行难题,更成为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纽带。“建议办理过程虽复杂艰辛,但意义重大。通过克服重重困难,最终促成线路开通,切实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过江难’问题。”南京市交通运输局有关同志深感,此类跨区域民生项目,离开任何一方的积极协作都无法成功。
对于这个办理结果,隆相表示非常满意。省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同志亦有感而发:“做好建议办理工作,需要代表为民代言的初心,承办单位破解难题的决心,代表工委联络协调的责任心,心心相连、心心相印,才能推动建议办出实效。”
正是初心、决心、责任心三重发力,最终铺就了两地百姓顺畅出行的“舒心路”。这条线路的开通,见证了政府部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紧密联系,彰显了人大代表为民履职的担当,更透露出省人大常委会对代表建议办理“既要满意率,更要办成率”的矢志追求。让每份建议不是简单画上“已办理”的勾,而是办到实处、办到心里,如同飞驰的定制客车,载着履职初心,驶向广阔天地。(作者:杨昕晨 魏娜 任艺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