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拓展“两个联系” 全面抓实代表工作
深化拓展国家机关联系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两个联系”工作,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也是法律赋予国家机关和人大代表的法定职责。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将“两个联系”作为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不断深化规律认识,强化机制保障,确保代表工作与时俱进,代表作用充分发挥,充分彰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显著优越性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旺盛活力。
深化思想认识
把握“两个联系”的时代价值
履行法定职责的必然要求。新修改的代表法进一步明确了“两个联系”中各主体的法定责任。人大代表承担着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意见建议的职责义务;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负有密切联系代表、建立健全联系机制、服务保障代表履职的主体责任;“一府一委两院”被赋予主动加强同代表联系、听取意见建议、改进工作的法定义务。代表法的修改既为代表履职树立了更高标准,也为各级国家机关强化服务保障、自觉接受监督划定了清晰路径,要求各方必须强化法治思维,将法定要求转化为生动实践。
提升工作质效的有效抓手。人大工作主体是代表,基础在代表,活力看代表。深化“两个联系”,是激活代表动能、提升履职实效的关键保障。实践充分证明,联系越紧密,代表作用发挥越充分,人大工作成效越显著。各地探索表明,通过深化“两个联系”,代表建议质量和办理实效得到同步提升,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生动诠释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彰显了新时代的“人大之为”。
聚焦关键环节
系统推进“两个联系”走深走实
坚持问题导向,提升联系精准度。一要紧扣中心大局。引导代表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地方党委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群众开展调研、听取意见,确保联系内容与中心任务同频共振。二要聚焦民生关切。将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环境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联系的重点议题,推动代表带着问题下基层、带着民意上会场。三要对接履职需求。各级国家机关要主动向代表通报重要政情、重大决策背景和重点工作进展,为代表精准履职提供必要信息支撑。建立重大政策出台前、重要规划制定时征询相关领域代表意见的常态化机制。
健全制度机制,拓展联系丰富度。做好“两个联系”工作,关键在密切国家机关同人大代表的联系,基础在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重点在加强“一府一委两院”同代表的联系,落脚在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上。一要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积极建制度、搭平台、创载体。例如,黄冈市全面推行乡镇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通过代表广泛征集民意,实现了民生实事项目由“政府定”到“群众提”的转变。同时,鼓励代表结合岗位实际,就地就近、灵活多样地开展联系,防止增加基层负担。二要密切人大常委会与代表的联系。各级人大常委会要在制定计划、组织活动中贯穿常委会联系代表主线。坚持完善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机制,健全人大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工作委员会联系相关领域专业代表机制。通过邀请代表列席会议、参加执法检查和调研等,拓展代表参与常委会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审议重要议案、作出重大决议决定前,应将草案印发有关代表征求意见。在预算审查、政府债务监督、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财经法治工作中加强联系代表。三要健全“一府一委两院”联系代表机制。要严格落实“一府一委两院”负责人及相关部门领导干部定期进代表联络站开展“站点问政”制度。建立健全向代表通报情况、协助代表开展活动、办理代表议案建议、重大决策征求代表意见、接待代表来访等制度,确保信息畅通。探索在重要政府部门设立相对固定的代表联络员或联络渠道。
优化“家站”运行,提高平台使用率。一要深化功能融合。积极探索推进“家站”与基层立法联系点、预算监督联系点以及基层党建平台、社区服务中心、检察联络站等共建共享、互相促进。二要推动“一府一委两院”进“家”入“站”。各级人大常委会要积极组织“一府一委两院”及其职能部门负责人定期进驻“家站”开展“站点问政”活动,并通过代表来扩大群众对“一府一委两院”工作的有序参与。
强化闭环管理,确保联系转化率。一要健全民意处理链条。完善民情民意定期收集、分析、处理机制,构建“收集—梳理—交办—督办—反馈—评价”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各级人大常委会要加强对代表反映问题和意见建议的分类处理与精准交办。二要提升建议办理质效。落实新修改的代表法的要求,深化代表建议由主任会议成员领衔督办、人大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工作委员会对口督办机制。强化办理单位与代表的“面对面”沟通,推动办理从“答复满意”向“结果满意”转变,确保代表“提了不白提”、群众“说了不白说”。三要强化成果运用。“一府一委两院”要将联系代表中收集的意见建议作为优化决策、改进工作、完善政策的重要依据。建立代表意见建议办理情况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及向代表反馈的刚性制度。探索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的衔接转化机制,推动代表意见切实转化为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有效监督的具体行动和制度成果。
强化支撑保障
全力确保“两个联系”常态长效
坚持党的领导,把稳政治方向。将党的领导贯穿“两个联系”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加强代表思想政治引领,提高政治站位,站稳政治立场,履行政治责任。巩固“党委领导、人大推动、政府支持、代表履职、社会参与”的代表工作大格局,确保正确政治方向。
压实层级责任,凝聚协同合力。各级人大要上下联动,夯实乡镇(街道)人大(工委)工作基础,深化联络站规范化、实效化管理,确保“群众常来、代表常在、实事常办”。强化人大与“一府一委两院”的协同配合,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与纪检监察机关和检察、审计等部门加强信息共享。
力戒形式主义,务求工作实效。将解决实际问题、增进民生福祉作为衡量“两个联系”成效的根本标准,提升人大履职成果的实效性,力戒“走过场”。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确保联系工作接地气、有温度、见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