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以“三个维度”书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答卷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8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的重要指示精神,以“三个维度”系统作答,把宏大的时代命题写进法规、落到平台、量化进民生、浸润到人心,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


把“共同体”写进法规

立法筑牢民族团结根基

2023年,呼和浩特市委出台《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全市民族工作擘画蓝图。市人大常委会闻令而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前置审核条件和备案审查的重要内容,让民族团结进步的基因深植法治血脉。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全面展开“法规体检”,对现行61件地方性法规逐一“回头看”,累计开展7轮集中清理。及时消除与上位法不衔接、不一致的梗阻,明确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应当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落实上位法规定和国家政策要求;明确审查地方性法规时,应当审查其是否符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织密维护民族团结的“法治之网”。立法实践同步提速,《呼和浩特市博物馆发展促进条例》率先示范,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始终。2025年,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把牢立法全链条政治关、政策关,从调研、起草、论证到审议、修改、表决,每个环节都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年计划制定3件、修改12件地方性法规,目前已高质量完成4件,均新增“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的刚性表述。


把“获得感”具体量化

监督利剑直指急难愁盼

监督触角量化,写好执法检查“后半篇文章”。为摸清各族群众急难愁盼的真实脉动,市人大常委会创新监督机制,以“联建共建、共享整合”作为破题之策,通过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联创共建,坚持问题导向和对照测评指标相结合、起草调研报告与推动发展完善相结合,将“获得感”这一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测量、可追踪的具体指标。向上,主动与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进行工作对接,确保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议题安排能够与上级人大常委会保持联动;向下,加强与对口单位、旗(县、区)人大常委会常态化沟通协调。比如,在对《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进行执法检查时,细化11项检查重点,先期委托9个旗(县、区)人大常委会开展基层调研,摸清基层底数,针对发现的四大类九个方面的具体问题,累计深入8个村(社区)、5家相关单位开展实地调研,提出在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将共享发展成果、服务保障民生、推动乡村振兴同推进同落实等建议。

调研路径精准,抓好问题清单“最后一公里”。以“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法治宣传周”为契机,将政策宣讲与深度调研紧密结合,通过深入社区开展“蹲点式”调研,与不同民族代表、群众面对面恳谈。充分依托遍布城乡的人大代表联络站,将其打造为常态化的民意“收集站”和“前哨站”,广泛征集各族群众在日常生活中的所思所盼,建立起涵盖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环境等核心民生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清单”。2022年以来,共开展涉及民族工作的专题调研22次,足迹覆盖全市重点区域和关键点位。


把“一家亲”落到平台

履职增效强化主线意识

深化制度标准化建设,代表履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深化“双联系”制度标准化建设为切入点,进一步完善代表履职考评制度,制定代表履职评价可量化指标,加强代表学习教育和考核管理,搭建人大代表线上综合履职平台,并把履职考评结果记入人大代表履职档案,形成工作闭环,确保共同体意识在代表履职中看得见、算得清、落得实。推行“支部建在专工委,代表聚在党旗下”,以党建链串起履职链,把党的民族政策贯彻到“家站”最小单元。整合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侨界代表等55名骨干力量,累计举办履职培训22次、专业代表小组活动27次,内容覆盖党的民族政策、涉侨法律法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进”任务。

让“内行人”监督“专业事”,两个专业代表小组上线。选取34名人大代表组建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两个专业代表小组,深化集中研讨,充分发挥专业代表“懂行”的优势。在对市政府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工作情况的视察中,收集民族宗教专业代表小组关于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建设的建议5条,采纳2条充实到最终的视察报告中。

培训、宣讲、督办同步发力,把主线意识刻进心里、落到行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教育引导人大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常委会干部深刻理解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紧紧围绕这条主线开展履职活动。2023年,举办基层人大干部专题班,班子成员下沉代表之家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题宣讲23次。发挥人大代表的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四级人大代表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宣讲活动,把共同体理念讲到各族群众心坎里,累计受众达1.5万人。联合市民委开展“民族法治宣传周”,走进梁山街、大召社区发放《内蒙古自治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促进条例》等资料,并现场督办代表建议。对市委《关于以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为抓手推动各项工作向主线聚焦的工作方案》情况开展视察;对《关于巩固提升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地区)创建成效的建议》进行督办,针对调研视察发现的9个问题,以“审议意见+问题清单”形式交市政府办理。同时以“党建+代表+学习”深度融合的方式,实现人大代表“双月进站”常态化,围绕会议精神、重点监督议题、法规征求意见、议案建议办理等开展学习研讨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推动履职提质增效。(作者:刘安庆)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