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手机里的民主实践:“码”上纳民意,“云”端护民生
在人手一部手机的时代,通信变得轻而易举。通过云端,把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全时空”联系起来,让人大代表“随时随地”都能履职,纳真民意,办真实事,这是广州人大正在进行的有益探索。
小小二维码,纳民意聚民心
2023年以来,一个独特的二维码在羊城“开枝散叶”,在小区里,在公园中,在街巷边,在地铁上,无论是步履匆匆的上班族还是颐养天年的银发族,人们总能在不经意间发现它,“民意码上说、实事马上办”几个大字承载着人大代表的责任担当。人们拿起手机扫一扫,用指尖诉说着操心事、烦心事,社情民意一键直达人大代表的心头。非机动车占道问题解决了,路面破损修复了,工地夜间施工扰民问题整改了……
“我们不断优化群众扫码反映问题的交办、督办和反馈机制,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南沙区人大常委会负责人举例说,东涌镇人大积极响应群众扫码反映的关于增建便民、休闲场所的诉求,组织人大代表多次走访调研,持续推动建成鱼窝头社区口袋公园、马克桥底公园等,赢得了居民的高度认可。
“围绕停车难、交通拥堵、电动自行车乱停放等扫码反映的共性问题,我们组织开展专题调研,积极为区委、区政府建言献策,引导代表撰写建议。”番禺区人大常委会负责人说,要努力把群众诉求清单转化为履职清单,让一件件民生“小事”转化为全区人大履职服务的“大事”。
“民意码上说、实事马上办”已经成为广州人大的亮丽名片。信息时报记者 何小敏 摄
一个简单的二维码背后,离不开技术支撑和部门联动。“我们对接人大代表,全程跟踪监督工单办理情况,充分激发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治理中的活力。”广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负责人举例说,今年7月28日,天河区车陂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陆续收到并转来群众集中反映某工地多处积水、容易孳生蚊虫,热线对接后同步发出督办提醒,车陂街道办于次日对工地积水进行全面抽排,同步开展消杀作业,处置效果得到代表和群众一致好评。
小小的二维码,传达的是民意,托起的是民生,凝聚的是民心。
代表随手拍,善发现敢监督
对广州市人大代表而言,还有一个履职监督的“利器”,那就是“代表随手拍”。
“代表将群众身边的‘微小事’,随手一拍上传到平台,人大与各部门协同联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广州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举例说,有代表反映珠江新城某路口没有设红绿灯,车流密集,人车混行,存在安全隐患。“我们前往现场调研,研究事项可行性,积极联系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和天河区住建局协商安装红绿灯事宜。”这名负责人说,在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的督办和协调下,市、区相关部门共同发力,推动工作开展,制定建设方案,合理安排工期。6月27日,该路口红绿灯建成投入使用,极大改善了交通秩序,保障了市民的出行安全。从交通拥堵、路面修补,到营运执法、公交站点设置……代表们以手机镜头照亮交通治理的“最后一米”。
“‘代表随手拍’不仅仅是一个手机应用、一个技术平台,更是一条连接群众、代表和政府的‘数字高速公路’。”广州市人大代表曾丽晴对此深有感触。截至目前,她已经通过“代表随手拍”提交反映事项113件。
“‘代表随手拍’的出现,让履职变得十分便捷和高效。”在曾丽晴看来,自己的手机,已经成了发现问题的“探头”和传递民声的“麦克风”。无论是上下班途中看到的垃圾、废弃物,还是周末在公园发现的公共设施损坏,或者是走访群众时听到的关于城市建设、社区管理的具体诉求,都可以立即掏出手机,拍照、定位、简单描述,一键上传。这种即时性,确保了问题的“原汁原味”和“第一现场”,为后续相关部门快速响应、精准处置提供了最真实可靠的依据。
曾丽晴说,作为人大代表,要善于发现、乐于建言、敢于监督。“代表随手拍”拍下的不仅仅是一张张照片,更是一份份沉甸甸的责任;解决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具体问题,更是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桩桩看似琐碎的小事,通过“代表随手拍”的渠道得以高效解决,汇聚成的正是城市治理水平提升和民生持续改善的大文章。 (记者 何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