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运城:在守正创新中行稳致远
“要广泛宣传,让人民群众了解市政府及各建议承办单位所做的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各建议承办单位要正确认识代表建议是具有多元性、正向性、法定性的民意载体,增强做好建议办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要以负责态度和务实精神办理好代表建议,做到理性分析、科学办理,举一反三、系统办理,注重效果、务实办理,加强沟通、协同办理,长远规划、长效办理;要严格执行代表建议分类管理、跟踪督办机制,进一步健全制度机制、强化制度执行,不断提升代表建议办理质效,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近日,山西省运城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重点督办代表建议领衔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各机构负责人,专题视察今年市人代会重点督办代表建议办理情况,并明确强调。
持续跟进重点督办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是运城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实施新修改的代表法,提升代表工作质效的重要抓手之一。
深化学法用法
筑牢代表履职思想根基
运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及时下发《关于深入学习贯彻新修改代表法的通知》,对全市学习贯彻工作作出系统安排;全市上下联动、多措并举,掀起学习热潮;市人大讲堂率先垂范,举办代表法专题学习1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县、乡两级人大积极跟进,累计举办培训班160余场次,参学参训代表及人大工作者超6000人次,实现学习培训多层次、全覆盖……自新修改的代表法施行以来,运城市人大常委会将学法用法作为代表工作的基础性工程,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着力夯实代表依法履职的思想根基。
为提升学法用法实效,运城市人大常委会为人大代表量身定制“履职工具箱”,为全体市人大代表提供《人大代表怎么当》《怎样提出并写作建议、批评和意见》及“五部法规”合订本等实用教材;精心收集整理解读新修改的代表法的权威文章,编印成《运城市人大代表履职学习资料专刊》,及时发给全体市人大代表。
“这些学习资料就像‘履职宝典’,让我们对代表职责、权利和义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联系群众、提出建议更有章法、更有底气!”一位运城市人大代表道出大家共同的心声。
夯实履职平台
联络站托起政群“连心桥”
“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建管用’并重,推动代表联络站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运行’提质增效。”运城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代表联络站150个、代表联络点391个,形成了覆盖城乡、功能完备的网络体系。
如何让阵地活起来、作用实起来?运城市人大常委会以推进政府工作部门负责人进代表联络站为突破口,制定《市人民政府部门负责人进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活动办法》,明确进站人员、活动内容、组织流程和反馈机制,推动活动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2024年,运城市、县两级政府部门负责人进站开展活动达467人次,累计解决群众反映问题431件。这一创新做法被全国人大《联络动态》专刊转发,成为运城市代表工作的亮丽名片。
“零距离”宣讲化解民惑。运城市医疗保障局针对群众反映的医保政策不了解、缴费负担重等问题,由主要负责人带队深入永济市城西街道代表联络站,现场解读制度、互动答疑,并委托各县医保局深入当地联络站同步开展活动,有力推动了全市医保工作的顺利推进。
“零障碍”解决急难愁盼。新绛县泉掌镇、横桥镇代表联络站反映辖区内新能源充电桩较少,充电难、充电贵问题突出,运城市能源局及时进站了解情况,现场勘定场地,第一时间组织动工建设,有效消除了当地电动车主的充电焦虑。
“零门槛”服务温暖民心。运城市民政局结合有关养老的代表建议,深入代表联络站开展调研,集中办理和答复五保户供养、高龄津贴发放、居家适老化改造等建议,将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联络站真正成为民意汇集的“直通车”、矛盾化解的“减压阀”、凝心聚力的“连心桥”。
强化建议办理
推动百姓关切事落地生根
“坚持‘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原则,着力构建‘提、交、办、督、评’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推动建议办理从文来文往向人来人往、从答复满意向落实满意转变。” 这是运城市人大常委会力促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提质增效的凝练概括。
2024年,运城市人大常委会探索实践代表建议ABC分类管理机制,即根据办理情况将建议分为三类:A类是已经开展了大量工作、解决了具体问题或者取得了一定成效的代表建议;B类是已经着手启动、列出工作计划,需要逐步办理的代表建议;C类是对改进工作具有参考价值,但条件不具备、暂时无法办理的代表建议。闭会期间的代表建议一并纳入管理,通过动态跟踪、精准督办,到2024年年底,A类建议数量从9月的167件大幅增加至261件,占比由38.7%提升至60.4%;B类建议从230件减少至140件,C类建议从35件减至31件,办理工作成效显著。
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2025年6月,该市人大常委会正式出台《运城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市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分类管理与办理工作评价的办法》,为提升办理质效提供制度保障。
运城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主任会议成员领题重点督办建议制度,每年筛选事关全局、群众关切的重点督办建议,由市政府领导领办、主任会议成员督办,并通过媒体公示接受社会监督。2025年,该市人大常委会确定8类18件重点督办建议,通过专题视察、座谈反馈等方式强力推进。同时,该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健全各专门委员会、工作机构对口督办机制,加强同承办单位、提建议人大代表的沟通协调,并对于B类、C类建议,建立跨年度跟踪督办台账,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建议不落地不放手”。2024年结转的171件B、C类建议,至2025年已有113件转化为A类,转化率达66.08%,一批持续性、复杂性问题得到实质性推进。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运城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完善评价体系,引入多元代表办理工作评价主体,基层市人大代表、对口督办机构、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按照“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次对承办单位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连同办理工作报告印发市人代会,作为衡量部门工作的重要参考。这一机制有效传导了压力,倒逼建议承办单位由“被动答复”向“主动解决”转变。
“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新修改的代表法,通过深化代表履职学习、丰富代表联络站功能、创新代表建议办理机制等一系列举措,不断提升代表履职能力,切实推动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市代表工作呈现出制度更健全、活动更经常、联系更紧密、成效更突出的生动局面。”运城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作者: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