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擦亮人民“底色” 书写“绿色答卷”
盐城:擦亮人民“底色” 书写“绿色答卷”
“瓢城东望水漫漫,暇日登临眼界宽。”盐城依“海”而生,因“盐”而兴,也是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2023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盐城考察,强调“新四军的历史充分说明,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如今,盐城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力量,勇当全省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碳路先锋”,扎实稳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实践,这颗璀璨的黄海明珠正在中国东部沿海熠熠生辉。
在盐城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盐城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和考察江苏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在服务大局中找准定位,在履职为民中创塑特色,强化责任担当,抬高工作标杆,为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盐城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出人大贡献。
强化政治引领
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
盐城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严格落实理论学习“第一议题”制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构建“党组带头学、常委会集中学、代表履职学、干部经常学”的“四级联动”学习机制。2025年重点对习近平总书记《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专题文集进行逐篇学习并交流研讨,做到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2025年7月,在市人大常委会举办的“悦读·悦享·悦青春”读书分享会上,机关年轻干部交流了专题文集的研读心得。大家一致认为:“系统研读让我们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精髓要义理解更深,对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思路更清、方向更明。”
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盐城市人大常委会连续两年以“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为主题召开“新春第一会”。2025年先后围绕“学习贯彻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推进双创融合、勇当碳路先锋”主题,举办两期人大代表讲坛,对全市各级人大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广泛汇聚代表力量,进行专题动员部署,进一步引导广大代表以忠诚之心、感恩之心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加强人大系统党的建设,专题召开全市人大系统党建工作座谈会、现场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人大系统党的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全市各级人大代表中开展“代表小组建支部、党建引领履职路”活动,通过开展党员代表“亮身份、亮职责、亮作为”行动、建立乡村振兴“党员代表示范点”、构建人大党组与代表所在党组织联建联管模式等举措,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政治引领、力量凝聚、服务保障、攻坚克难中的重要作用。
高度重视对年轻干部的教育培养和管理监督,专门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机关年轻干部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市人大常委会在机关实行“青蓝结对”工程,每名领导干部结对帮带1-2名年轻干部,思想上帮、工作上带、作风上传,帮助年轻干部更好更快成长。为年轻干部搭建增智强能、施展才华的舞台,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让年轻干部在人大工作中施展才华,在盐城现代化新实践中勇立新功。
服务中心大局
打好“组合拳”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作为全国首批、江苏省首个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双化”协同转型发展综合试点城市,盐城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快推动大丰港、射阳港、滨海港三大零碳产业园试点建设,培育一批零碳示范应用场景,建设绿色低碳产业集聚高地。盐城还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推动江苏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盐城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尽责,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打好“组合拳”助力绿色低碳发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实践中展现应有的担当作为。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推进‘双创’融合是时代赋予的重任,对各级人大和人大代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盐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王荣表示,盐城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强化立法引领、加强监督推动,以人大之智、人大之为,护航科创之进、产业之兴。
聚焦产业第一支撑、创新第一动力,通过听取和审议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情况专项工作报告、开展科学技术进步“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等,盐城市人大常委会奏响法治推动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奋进强音。
潮涌黄海,浪叠千年。盐城作为江苏沿海大市、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拥有582公里海岸线、1.89万平方公里海域、4550平方公里沿海滩涂,发展潜力巨大,发展机遇无限。响应市委关于加快建设海洋强市的决策部署,市人大常委会制定《盐城市海洋经济促进条例》,用法治力量激活盐城海洋经济“新质”动能。条例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围绕海洋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关键领域系统破题,为“向海图强”装上“法治引擎”。条例已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实施以来,盐城海洋产业加速集聚,海上风电整机产能占全国40%以上,有力推动盐城海洋经济迈向新高度。
盐城市人大常委会以“建立两项报告制度,突出三级联动,聚焦五个重点”为主要内容,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构建人大助力乡村振兴“235”工作机制,为担负起“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的光荣使命贡献人大力量。
作出《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市的决定》,并对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围绕粮食种植效益、农村改革创新、农民收入倍增计划等相关政策落实情况,持续开展调查研究和监督检查;市县联动开展乡村振兴促进法、《江苏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执法检查;开展乡村振兴主题人大代表活动,积极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一系列举措为乡村振兴“把脉问诊”,正是盐城市人大常委会以法治助力乡村振兴的鲜活例证。
绿色生态是盐城最宝贵的财富。为推动盐城市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不断擦亮“世界自然遗产”、“国际湿地城市”金字招牌,共同守护美丽家园,盐城市人大常委会从制度创新入手,出台《深化生态环境报告制度的实施办法》,建立“三评机制”,制定“三项清单”,设置“三个环节”,构建“333”环境报告审议工作机制,为每年人大常委会对政府的“环境体检”定流程、定标准、定规范,蹚出一条具有盐城特色的生态环境监督新路径。
坚持人民至上
高效能汇聚智慧力量
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的人大领域改革部署,以及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十项改革重点任务和市委年度改革要点,盐城市人大常委会研究确定了关于深化预算审查监督、加强民生实事督办等方面的30个调研课题,形成高质量调研成果,赋能人大创新履职,助力全市深化改革任务突破。
2025年,盐城市人大常委会在江苏省率先出台《关于预算审查监督工作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决定》,探索构建完整的预算民主监督链条,有效提升预算审查监督质效。
盐城市人大常委会认真学习贯彻新修改的代表法,充分发挥全市五级人大代表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实践、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广大人大代表扛起“打头阵、勇争先、走在前、作示范”光荣使命,知责于心、履责于行,做到依法履职和在岗建功相互促进。同时,全面加强代表履职平台载体建设,不断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通过打造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盐城市人大常委会推动各级人大代表与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共同为盐阜大地幸福生活献计出力。
当前正值“十五五”规划编制的关键时期,盐城市人大常委会紧扣全市工作大局,坚持开门问策,扎实开展“我为‘十五五’规划献良策”活动。全市各级人大代表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意愿和社会关切,提出涉及产业发展、营商环境、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社会治理、文化旅游、民生福祉等方面意见建议420多条,积极为高质量编制“十五五”规划贡献力量。
为最大限度地汇聚民意,盐城市人大常委会依托人大代表“家站点”,通过开展主任接待代表日活动、专工委对口联系代表小组和专业领域人大代表、代表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面对面、代表接待选民等活动,广泛了解基层群众意见诉求。同时,着力加强“数字人大”平台建设,建立健全民生民情民意快速响应处理机制,对人大代表和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跟踪问效、及时反馈,用实际行动回应群众关切。
盐城市各级人大以创新增活力、提质效,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履职阵地:东台市以基层代表小组为依托,建立党员代表示范点,把“支部”建在乡村振兴最前沿;射阳县鼓励人大代表围绕产业振兴目标,到农业生产一线开设代表课堂,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大丰区打造专业化、特色化人大代表“家站点”,聚焦产业发展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建湖县用“五单工作法”让民生实事项目落实到百姓心坎上。
阜宁县构建代表云家“1+8”品牌矩阵,实现代表定期线下履职和全天候“云履职”相结合;滨海县建设镇村“代表有约”联络站,代表联系群众更加密切;响水县开展“代表赶大集、摆摊解民忧”活动,助力急难愁盼问题解决;盐都区创新“家站点+网格”工作机制,推动代表履职平台向基层治理末梢延伸;亭湖区完善“实体+网上+掌上”的人大代表“家站点”履职平台,推进“全时段”收集意见、“零距离”倾听民声、“全方位”开展服务。
时代重任艰巨光荣,人民期盼殷切厚重。盐城市人大常委会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提高新时代人大工作质量和水平,为推动盐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文/记者 王萍 通讯员 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