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好“连心桥” 拓宽“履职路” | 兴仁市人大代表联络站:“零距离”倾听民声 “全方位”关注民生
“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金到账问题”“饮用水池漏水修复”“道路安全隐患整治问题”……每个季度的最后一个月18日,黔西南州兴仁市巴铃镇人大代表联络站里总是十分热闹,这天是代表联络站固定的选民接待日,村民们带着一些困难事、烦心事来到代表联络站,寻求进站履职的人大代表们帮助解决。
兴仁市巴铃镇人大组织人大代表在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接待选民活动
近年来,兴仁市坚持把建好代表联络站(室)作为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手段,坚持“建、管、用”原则,大力推进标准化站(室)建设,搭建平台、健全机制、创新活动,为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之间建起了一座沟通交流的“连心桥”。
实现“零距离” 倾听民声解民忧
水是生命之源,但巴铃镇战马田村大田组却因“吃水难”的问题犯愁。原来巴铃镇战马田村大田组61户村民的老水池漏水,新修建的水池没有投用,村民饮水要到邻村拉水。
得知乡镇人大代表联络站能够解决问题,村民们便派出代表到联络站反映情况。反映情况的当天,恰逢是黔西南州人大代表、兴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范国美接见选民的时间。得知情况后,范国美当即协调8000多元,帮助该村修缮水池,让村民用上了安全水。
“人大代表联络站是人大代表收集群众意见建议的重要平台,人大代表进站接访,进一步加强了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各级人大代表都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代表资格和荣誉,切实增强人大代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范国美说道。
巴铃镇三家寨村辜家寨组通组路出现路基下沉和裂缝的情况,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村民辜绍元到巴铃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反映情况后,联络站立马协商各部门解决问题,决定由镇出资2万元,村民投工投劳修建。“修建好的通组路方便了三家寨6个组300多户,1000多人出行。”村民辜绍元开心地说道。
“失地农民保障金未能及时发放是因为部分账号错误的原因,现在正在积极核对中,核对完成后会及时发放”“针对镇区街道乱停乱放占道严重问题,巴铃镇将会组织相关部门开展一次大规模整顿活动,对占用人行道、乱摆摊设点、车辆乱停乱放等问题开展整治”“水池漏水问题,近期镇人大将组织实地调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可行方案,及时对水池漏水进行修复”……群众之事无小事,件件有着落、有实效已经是联络站帮助解决民生难题的“标配”。
在巴铃镇人大代表联络站,代表信息、联系方式、开放时间、主要职责等信息全部“上墙”,让群众一进站就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巴铃镇健全和完善人大代表联络站接待走访、活动安排、意见处理、情况报告、履职登记和信息公开等制度,实现人大代表联络站信息公开化。
值得一提的是,巴铃镇人大代表联络站还根据收集到的群众需求,每季度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建设类、科教文卫类、农业农村类等专题接待活动,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以前只有每年举行人民代表大会时可以收集选民诉求和问题,有了代表联络站,群众随时可以通过联络站把困难反映给代表,有效帮助群众解决生活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兴仁市巴铃镇人大主席、人大代表联络站副站长安继波说。
安继波告诉记者,2019年3月以来,全镇共开展接待和走访活动11次,先后帮助协调解决选民群众提出的涉及1056户1040万元的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金及时到账问题、32户148人的饮用水池漏水修复问题、4户18人的排洪问题、3个村2086户选民的道路安全隐患整治等问题共19件,切实为选民群众做了一些好事实事。
搭建“连心桥” 关注民生全方位
兴仁市有各级人大代表952名,其中全国人大代表1名,省人大代表2名,州人大代表45名,市人大代表201名,乡镇人大代表703名。如何发挥人大代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兴仁市在建设代表联络站过程中趟出了一条“新路子”。
规范管理,抓制度建设。规范的管理是作用发挥的前提和保障。兴仁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落实常委会领导分片包保联络制度,完善管理措施,加强站室管理,推进“七有”落实。每个联络站(室)有统一规范的机构名称。有明确的职能定位,是代表接待选民和联系人民群众的履职平台;有固定的活动场所,按照就近、便民的原则,尽量设在一楼方便群众办事的场所;有稳定工作队伍,每个站设站长1人,副站长1至2人,站长一般为党委书记或人大主席,副站长为人大主席或是人大代表的其他班子成员;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各代表联络站(室)均有完善的制度,并上墙公示了“两栏两表”,即联络站岗位职责分工栏、各级人大代表公示栏和代表接待选民值班安排表、代表联系选民代表安排表;有经费保障,每个乡镇(街道)代表联络站(室)建设由市级财政补助3至4万元,市人大代表活动经费每人1000元,乡镇人大代表活动经费每人800元,划拨到乡镇(街道),由乡镇(街道)安排使用。有严格的考核措施,每年均把代表联络站(室)建设纳入全市年终目标绩效进行统一考核和管理。
为民办事,抓效能建设。兴仁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上下功夫,在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上做文章,充分发挥联络站(室)的“桥梁纽带”作用,定期开展选民接待活动,与选民交心谈心,了解选民意愿,掌握选民需求,让人大代表能更直观感受民生、更直接了解民情、更自觉反映民意,积极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和实际困难,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密切了群众关系,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按照各联络站(室)工作制度,兴仁市人大代表每半年进站(室)接待选民一次,乡镇人大代表每季度进站(室)接待选民一次,确保每个工作日都有代表在联络站(室)接待选民。同时要求人大代表在开展工作中亮明身份,接受选民监督,方便群众寻求帮助。
“兴仁市人大代表联络站(室)的建设和作用发挥,打通了人大代表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发挥越来越显著,工作成效越来越明显,赢得了群众的尊重和赞誉。”兴仁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同志说。
2019年以来,兴仁市在11个乡镇4个街道建设代表联络站15个,各乡镇(街道)因地制宜建设村(居)代表联络室30个。各级人大代表参与联络站(室)接待700余人次,共接待选民和群众1300多人次,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群众的充分肯定。(作者:甘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