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积极建言献策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3%,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7.8%,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2%和6.1%,城镇新增就业39.83万人……” 7月30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人民政府关于上半年经济工作情况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安排的报告》。
“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充分肯定。报告提出的下半年经济工作安排及具体措施,重点突出、切实可行。会议同意这个报告。”8月1日,会议通过《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上半年经济工作情况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安排报告的决议》,充分彰显了人大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制度保障作用。
“我们将进一步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成果转化为做好经济工作的强大动力,坚定信心、保持清醒,决战三季度、决胜全年度,全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董家禄作报告时说。
报告提出了“下半年经济工作安排”,将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一是全力以赴抓项目稳投资,二是精准施策稳住工业基本盘,三是大力提振消费推动服务业发展,四是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是有力有序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六是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如何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中纷纷建务实之言、献科学之策。
“运行中行业分化比较突出,主要还是靠工业支撑,服务业等排名靠后。支撑经济增长主要是骨干企业和支柱产业,中小微企业经营还比较困难。”张平委员建议,要做好分类施策,对行业进行逐步分析,特别是对处于下降的支柱产业,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弥补缺口,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同时,重大项目中计划建成项目进度偏慢,要逐项分析,提出解决措施,确保按计划能够建成投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工业稳则经济稳。陈明莉委员建议,继续发挥工业挑大梁作用,围绕“三个大抓”谋划项目,积极争资争项,服务工业企业,加快重点工业项目建设,争取国家的大力支持,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
一个地方的发展活力同营商环境密切相关。贵州要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坚决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内卷式”竞争,为全社会创业创新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环境。
“坚持不懈地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破除制约民营经济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针对性,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有常委会委员建议,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破除地方壁垒,畅通要素流动,鼓励和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项目和补短板项目的建设。
“进一步强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措施,结合实施民营经济促进法,全面清理消除制约市场主体投资创新、扩张的各类障碍,进一步完善优化各类引导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王斌委员建议。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坚定不移保障农民持续增收。”有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挖掘农民务工增收潜力,扩大就业容量,拓展就业渠道,巩固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推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农村、留给农民。深化农村改革,盘活闲置宅基地、公益性建设用地等资产,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此外,还有多位委员建议,努力增加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确保全年预期目标实现,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经济增长的红利;加力解决消费不足问题,着力增加低收入群众收入;把增加城镇居民收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黄曼委员建议,要把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贵州段的项目纳入“十五五”规划。同时,做好“十四五”收官评估,及时查缺补漏,确保圆满收官,同时根据国家产业政策、产业体系、投资方向,科学谋划“十五五”规划。
经过认真审议,会议同意《省人民政府关于上半年经济工作情况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安排的报告》,号召全省上下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采取有力有效措施,不断巩固经济向新向好的基础,高质量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坚实基础,奋力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