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贵州发展
--访全国人大代表、省长石秀诗
科学的发展观————初春北京最热门的话题。
采访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省长石秀诗,我们就从这里谈起。
石秀诗翻着已被他加上不少着重符号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兴奋地说:“报告很新、很实,通篇贯穿着科学的发展观,对加快贵州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结合省情,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谋划好贵州发展。”
“结合贵州实际,贯彻科学的发展观,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快发展。贵州有一千条一万条理由加快发展,没有一条理由不加快发展。”石秀诗回顾贵州近几年的发展情况,语气肯定地说,正是因为抢抓了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机遇,不断加快发展步伐,贵州近五年来的投资才会相当于建国后前50年全省投资量的总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GDP增幅连续7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去年还达到两位数增长。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贵州的经济发展水平同先进地区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人民群众渴盼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非常强烈。时下,贵州正处在千载难逢的发展战略机遇期,我们决不能错失这个机遇。贵州的发展问题是全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发展好了,也是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贡献。
石秀诗坦陈自己的观点:贯彻科学发展观,绝不是为了限制发展,而是为了更好更快地发展。发展是解决贵州一切问题的关键,发展快了、发展好了,人民群众就会得到更多的实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才有坚实的基础和保证。
结合贵州省情贯彻科学发展观,方能扬长避短、尽显优势。石秀诗表示,当前贵州加快发展的着力点,就是加快西部大开发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以“西电东送”为重点的能源建设,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生态建设,以“普九”为重点的基础教育和科学技术事业,加强新阶段扶贫开发和水利建设。下大力气把发挥和转化能源、矿产、生物、旅游资源优势的文章作好作足,真正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彰显其带动整个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巨大作用。
石秀诗强调,按科学的发展观加快贵州发展必须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才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新路子。要善于借鉴国外国内先进地区经验,避免走老路、走弯路。矿产资源开发要做到先规划、详勘查、再建矿,实施保护性开发,为贵州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上,决不能再走“先破坏后修复”和“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石秀诗认为,“五个统筹”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改革、发展、稳定紧密结合相互统一的改革思维。搞好“五个统筹”,就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他说:“贵州城乡差别大于全国水平,农民收入很低,同全国差距很大,统筹协调城乡发展对贵州显得更重要。‘三农’问题直接影响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是贵州工作的重中之重。”
“早改革,早主动。”石秀诗告诉记者,贵州人才、技术、资金相对短缺,在这种情况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更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意。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大对这些发展要素的开发和引进力度,没有这些要素,加快发展就是一句空话。石秀诗言之有据,去年全省投资规模700多亿元,其中,引进省外资金超过100亿元。贵州进行农村税费改革、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都走在全国的前列。这说明,只要我们坚持从省情出发,严格贯彻中央的要求,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步伐就会迈得坚实有力。
贵州工业发展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有重点、有目的地发展一些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争取在一些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电子工业、IT产品、新材料、生物制品等都需要着力发展。石秀诗认为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足以证明贵州有能力也有条件尽早完成这一转型。
经济与社会不能协调发展,就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石秀诗观点十分明确:经济滞后,则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社会各项事业;经济发展了,不兼顾社会发展,也会造成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贯彻科学的发展观,贵州一定要进一步加大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事业的投入力度,千方百计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同步发展。
树立科学的政绩观,才能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石秀诗说,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就是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要求,体现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则要求各级干部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纠正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不惜代价追求产值而忽视结构、质量、效益和生态保护的倾向。言及此,石秀诗加重了语气:“真正实现这个转变,将是我们在发展观上的一次重大跨越。”
(贵州日报记者 张兴 万群 陈竹)
科学的发展观————初春北京最热门的话题。
采访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省长石秀诗,我们就从这里谈起。
石秀诗翻着已被他加上不少着重符号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兴奋地说:“报告很新、很实,通篇贯穿着科学的发展观,对加快贵州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结合省情,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谋划好贵州发展。”
“结合贵州实际,贯彻科学的发展观,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快发展。贵州有一千条一万条理由加快发展,没有一条理由不加快发展。”石秀诗回顾贵州近几年的发展情况,语气肯定地说,正是因为抢抓了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机遇,不断加快发展步伐,贵州近五年来的投资才会相当于建国后前50年全省投资量的总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GDP增幅连续7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去年还达到两位数增长。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贵州的经济发展水平同先进地区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人民群众渴盼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非常强烈。时下,贵州正处在千载难逢的发展战略机遇期,我们决不能错失这个机遇。贵州的发展问题是全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发展好了,也是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贡献。
石秀诗坦陈自己的观点:贯彻科学发展观,绝不是为了限制发展,而是为了更好更快地发展。发展是解决贵州一切问题的关键,发展快了、发展好了,人民群众就会得到更多的实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才有坚实的基础和保证。
结合贵州省情贯彻科学发展观,方能扬长避短、尽显优势。石秀诗表示,当前贵州加快发展的着力点,就是加快西部大开发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以“西电东送”为重点的能源建设,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生态建设,以“普九”为重点的基础教育和科学技术事业,加强新阶段扶贫开发和水利建设。下大力气把发挥和转化能源、矿产、生物、旅游资源优势的文章作好作足,真正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彰显其带动整个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巨大作用。
石秀诗强调,按科学的发展观加快贵州发展必须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才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新路子。要善于借鉴国外国内先进地区经验,避免走老路、走弯路。矿产资源开发要做到先规划、详勘查、再建矿,实施保护性开发,为贵州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上,决不能再走“先破坏后修复”和“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石秀诗认为,“五个统筹”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改革、发展、稳定紧密结合相互统一的改革思维。搞好“五个统筹”,就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他说:“贵州城乡差别大于全国水平,农民收入很低,同全国差距很大,统筹协调城乡发展对贵州显得更重要。‘三农’问题直接影响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是贵州工作的重中之重。”
“早改革,早主动。”石秀诗告诉记者,贵州人才、技术、资金相对短缺,在这种情况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更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意。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大对这些发展要素的开发和引进力度,没有这些要素,加快发展就是一句空话。石秀诗言之有据,去年全省投资规模700多亿元,其中,引进省外资金超过100亿元。贵州进行农村税费改革、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都走在全国的前列。这说明,只要我们坚持从省情出发,严格贯彻中央的要求,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步伐就会迈得坚实有力。
贵州工业发展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有重点、有目的地发展一些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争取在一些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电子工业、IT产品、新材料、生物制品等都需要着力发展。石秀诗认为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足以证明贵州有能力也有条件尽早完成这一转型。
经济与社会不能协调发展,就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石秀诗观点十分明确:经济滞后,则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社会各项事业;经济发展了,不兼顾社会发展,也会造成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贯彻科学的发展观,贵州一定要进一步加大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事业的投入力度,千方百计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同步发展。
树立科学的政绩观,才能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石秀诗说,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就是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要求,体现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则要求各级干部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纠正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不惜代价追求产值而忽视结构、质量、效益和生态保护的倾向。言及此,石秀诗加重了语气:“真正实现这个转变,将是我们在发展观上的一次重大跨越。”
(贵州日报记者 张兴 万群 陈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