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十三届人大2022年度第五期代表学习班(乡村振兴专题)在贵阳开班 蓝绍敏出席开班式并讲话
7月18日,贵州省十三届人大2022年度第五期代表学习班(乡村振兴专题)在贵阳开班。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蓝绍敏出席开班式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深化拓展“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推动各级人大代表投身乡村振兴伟大实践,勇敢探路、积极出力、科学献策,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人大力量。
本期学习班共五天,来自全省9个市州的71名省人大代表参加。学习班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组织人大代表学习乡村振兴内涵、交流乡村振兴体会、探讨乡村振兴路径,进一步增强投身乡村振兴的责任感使命感。
蓝绍敏指出,我省有9.8万余名各级人大代表,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力量。在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场上,全省各级人大代表发挥带头、支持、监督作用,带领群众冲锋陷阵,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去年以来,各级人大代表广泛参与“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争做宣传者、践行者、代言者、监督者,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实践证明,我省人大代表是一支敢做事、能做事、会做事、做成事的队伍,要保持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在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中发挥代表作用、贡献代表力量。
蓝绍敏强调,要增强“历史使命”,深刻理解乡村振兴内涵。各级人大代表要站位民族复兴大局认识乡村振兴,深刻认识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积极为乡村振兴贡献代表力量。要站位高质量发展新局认识乡村振兴,深刻认识乡村振兴是“四新”的重要支柱,也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必须锚定的目标,只有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四新”“四化”才有广阔的战略纵深和发展空间,形成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整体,高质量发展成色才能更足。要站位乡村振兴全局认识乡村振兴,牢牢把握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总目标,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继承和发扬农耕文化、农耕文明,在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中推动乡村振兴。
蓝绍敏要求,要保持“历史耐心”,积极探索乡村振兴路径,在实践中不断用改革和创新去解放农村生产力,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处理好“输血”与“造血”、数量与质量、政府与市场、富民与强省“四个关系”,努力探索出一条西部欠发达省份可学可信、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道路。要探索产业发展之路,让市场配置资源要素,培育特色主导产业,深化产业拓展,延伸产业链条,把产业发展的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农村、留给农民。要探索农业经营模式,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推动以家庭为单位进行适度规模经营,通过市场机制公平公正地决定经营主体,在实践中探索农民家庭收入“度”的下限和家庭经营能力“度”的上限,确定合理家庭产业经营规模,加快培育一批规模适度、生产集约、管理先进、效益明显的家庭农场,增加农民收入。要探索人才回流平台,以产业为基础推动人才回流农村、扎根农村,培养和积聚职业农民,发展更多致富“带头人”、技术“明白人”、创业“实干人”,为乡村振兴夯实人才基础。要探索乡村建设风貌,以地方立法强化各级政府的监管职责,引导农村以村规民约约束好村民,留住乡村的“形”,护好乡村的“魂”。
蓝绍敏强调,要交好“历史答卷”,不断凝聚乡村振兴合力。乡村一线代表要勇敢为乡村振兴“探路”,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多蹚出几条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多形成一些乡村振兴的有效样本,多提炼几条乡村振兴的有效经验。要当好产业振兴“领头雁”,深化与村民的利益联接,建立健全与村民风险共担机制,实现联股联业、联股联责、联股联利、联股联心。不在乡村一线工作、有能力有实力的代表要持续为乡村振兴“出力”,多心系乡村振兴、关注乡村振兴,不断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要积极为乡村振兴“献策”,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桥梁纽带作用,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多到基层一线、田间地头开展调查研究,多研究“三农”工作,多思考乡村振兴问题,多掌握乡村振兴第一手资料,为地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良言、献良策。
省人大选任联委主任委员王凤友主持开班式,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省人大选任联委副主任委员韩佐芝,省人大选任联委副主任委员何萍,省人大常委会机关相关部门同志参加开班式。(文图:人大论坛融媒体记者 吕跃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