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 代表在行动 | 左文学:让“塘约经验”焕发新的生机
走进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乐平镇塘约村,错落有致的联排别墅一眼望不到头,掩映在青山绿水的怀抱中;宽敞的硬化村道延伸至家家户户;这样的场景很难让人联想曾经的塘约村是国家级二类贫困村。全国人大代表,安顺市平坝区乐平镇塘约村党总支书记左文学就是推动改革创新,使村庄持续充满新动力,让群众过上幸福小康生活的人。
回忆起塘约村的改革之路,左文学感慨万千,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
2014年夏天,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冲毁了村里的道路和房屋。卷走了仅有的粮食和牛羊。
左文学告诉记者,当时是大人在哭,小孩在叫,年轻人不在家,他们说日子没法过,左文学说没法过也要过。
灾后的塘约,千疮百孔,群众财产损失惨重。如何带领村民渡过难关,成为摆在村党总支书记左文学面前的一道难题。
左文学说,大不了是背水一战,所以提出了穷则思变,就告诫我们村民,人就要穷则思,思则变, 变则通, 你必须要有个精神。
针对塘约的发展,左文学组织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商讨,最后决定,成立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塘约村金土地种植合作社,村民可以流转土地,或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走村社一体抱团发展的道路。至此,碎片化分布的土地,以传统农业为生的农民,因为特大洪灾而走出了一条抱团发展的“塘约道路”。2014年底,塘约村金土地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
左文学告诉记者,当时专门供学生营业餐这块,主要种植香葱 、大蒜等。由于是年轻的合作社,没有现代化的管理,没有任何经验,唐约村第一年种植蔬菜基本持平。左文学意识到,不是种植蔬菜不挣钱,而是没有种植技术,没有销售渠道。于是,左文学请来了农业专家指导种植,带着村干部全国各地跑市场。
左文学积极拓宽群众致富门道,引导大家实干发展,村民看到合作社有了收益,加入合作社的热情也高了起来。于是,成立了建筑队、运输队和妇女联合创业中心,为村民就近就业提供机会。
在村里搞特色种植、在村里办厂,在全市率先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和农村集体财产权的“七权”同确,由合作社统一进行规模化种植和销售,经营收益按照合作社30%、村集本30%、村民40%的“334”模式进行分成。短短几年时间,在左文学的带领下,塘约村民既有入股收益又有务工收益,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又鼓了村民钱包。
左文学表示,未来的民俗旅游是能够支撑塘约发展的最大的产业,最后一个五年计划就是城乡结合,共同繁荣。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左文学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将农村改革不断向前推进。他告诉记者,下一步要开展好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实现乡村的产业现代化、治理现代化、文化现代化,不断深化改革,探索新型农村的发展模式,让“塘约经验”焕发新的生机,更好助力乡村振兴。(撰文摄像:杨猛 陈兵 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