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镇宁自治县决战“减贫摘帽”的人大行动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29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2018 年镇宁自治县将实现整县“减贫摘帽”目标,这既是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 , 也是全县人大系统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镇宁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行使民权、积极服务民生、广泛凝聚民心,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代表作用、表率作用,为决战脱贫攻坚展现了新担当新作为。



  7 月 27 日,安顺市人大在镇宁县开展助力脱贫攻坚现场会。(摄影 / 段寿新)


  发挥人大职能 助推脱贫攻坚

  近年来,镇宁自治县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全县发展大局,聚焦脱贫攻坚,着眼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开展调查研究,依法审议批准了县人民政府整合涉农资金投入脱贫攻坚等决议 5 个,为县委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参考。

  围绕“减贫摘帽”工作部署,将《贵州省大扶贫条例》的执法检查作为常委会议题,深入 15 个乡 ( 镇、街道 ) 开展全方位、全覆盖的执法检查。围绕脱贫攻坚“四场硬仗”,开展专项检查和专题调研。组织人大代表对县人民政府贯彻实施《贵州省大扶贫条例》进行了视察,提出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等意见、建议。积极配合省、市人大在镇宁开展的《贵州省大扶贫条例》调研和执法检查。围绕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专题审议北盘江流域万亩精品水果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发展情况的报告,提出的建议被县委采纳。专题审议了县“十三五”规划、茶叶产业发展规划等,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围绕精准扶贫“五个一批”开展了为期半月的调研督查,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有效监督。今年 3 月以来,常委会还将县十三届人大一次、三次会议代表所提意见、建议办理落实情况作为重点,班子成员分别带队,对所有未落实的特别是与脱贫攻坚关系密切的意见、建议办理进行第二次全面督查督办,达到了预期目的。

  围绕脱贫攻坚工作,监督取得实效。2017 年,围绕“两个率先”奋斗目标,深入开展专题调查研究,形成减贫摘帽推进情况、扶贫项目实施情况等专题调研报告 12 篇,提出了“项目跟随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等建设性意见26条,积极为全县脱贫攻坚“问诊、把脉、开方”。2018 年,将县人民政府推进脱贫攻坚情况等列为议题计划,将《大扶贫条例》实施等列为执法检查的主要内容,有力、有效的监督,助推了脱贫攻坚战取得一场又一场胜利。


  发挥代表作用 聚力脱贫攻坚

  深入开展“带头引领”行动。着力围绕乡村振兴、“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民生领域,鼓励基层人大代表以身示范、率先垂范,当好政策“宣传员”、创业“示范员”、致富“指导员”。全县各级人大代表积极行动 , 在各自岗位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如:市、县人大代表,县人大常委会委员,贵州米博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希平,把优质能繁母牛养殖作为基地,绿色肉牛育肥养殖作为示范,以联保的方式与贫困户合作,带动农户123户预计增加收入1377万元,户均11.2万元。又如:县人大代表,扁担山惠农康达农业科技公司负责人杨秀标,推行“土地统一流转、产业统一规划、生产统一管理、成本统一核算、按股保底分红”的发展模式发展农业产业,截至2018年5月,共流转土地3万余亩,种植大棚蔬菜 3200 亩、桃李等果树近 3 万亩,带动全镇1800余农户(其中贫困户500户)增收,成为该县“三权促三变”的典型。

  深入开展“结对帮扶”行动。按照县委“6421”的帮扶部署,人大系统干部每月至少走访帮扶贫困户一次,在产业扶贫、项目引进上积极为贫困户出主意、想办法。去年以来,全县人大系统共结对帮扶贫困户160 户,为贫困户出致富点子 300 余条,帮助协调“特惠贷”等扶助资金上千万元,协调解决产业项目 47 个 ,增强了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信心。

  深入开展“委员联系代表”行动。组织引导全县各级人大代表主动深入基层,要求每名人大代表每年至少提 1 至 2 条有价值的“金点子”。去年以来,市、县、乡人大代表通过开展集中视察、代表小组活动等1000 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 500 余条,为贫困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200 余件,为镇宁的脱贫攻坚提供了强大动力。

  县人大常委会以上率下,各乡镇、街道人大纷纷行动,人大主席、工委主任既承担本乡(镇、街道)脱贫攻坚分工,又带头并带领人大代表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此外,还开展了代表联系贫困户工作。今年以来,县、乡人大代表共联系帮扶贫困户 2899 户,宣传扶贫政策 15487 人次,传授致富技术 50 余项,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301种,捐资捐物折合人民币8.53万元。


  发挥表率作用 致力脱贫攻坚

  县人大常委会将县领导联系乡镇、包保贫困村,人大机关帮扶贫困村制度作为抓手,常委会班子成员纷纷“披挂上阵”,分别担任各“战区”指挥长、副指挥长,在全县减贫摘帽誓师大会上庄严宣誓。以宣讲十九大精神、《贵州省大扶贫条例》为载体,深入所联系的乡 ( 镇、街道 ) 和村,指导、督促乡 ( 镇、街道 )及贫困村认真研判乡情村情、制定脱贫方案,与乡 ( 镇、街道 ) 同考核、同奖惩,不脱贫、不脱钩。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联系,共协调项目资金 2000 余万元,解决了群众最关切的交通、饮水等问题,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提升。

  人大机关抓严抓实定点帮扶工作,机关干部在编在岗的 30%力量兵分两路,入驻六马镇纳建村、良田镇板外村开展帮扶工作。对 2 个村 184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反复逐户走访,核实“两率一度”。因户施策,制定帮扶措施,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今年春节前为 2 个村送去价值 3 万元的寒衣。协调相关部门开展为期 10 天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培养出持证新农民20 余人,协助引进种养殖产业项目 5 个,打造出安顺唯一的 5000 亩芒果基地,如今已初见成效。改善帮扶村基础设施,办成通组路、连户路硬化,农贸市场建设、码头建设等十余件实事,为 2 个村协调各类帮扶资金800 余万元。

  “减贫摘帽”正是有了人大的参与,镇宁的农村唱出一首首“精准扶贫”进行曲,展现了一幅幅“新农村、新产业、新发展”的美丽画卷,谱写出脱贫攻坚的华彩乐章!(作者/罗昌华,《人大论坛》2018年第10期)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