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青岩古镇保护条例》 10月1日起施行
8月16日,记者从《贵阳市青岩古镇保护条例》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条例》将于10月1日正式施行,为青岩古镇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这是贵阳市出台的首部古镇保护条例。
青岩古镇已有600多年历史,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至今保存完整,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不仅是黔中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目前贵阳市唯一一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更好地保护、传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积极有效解决古镇保护管理存在的问题,细化、补充上位法规定,增强保护管理规范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贵阳市人大常委会于2018年启动了对青岩古镇的地方立法工作。
新闻发布会现场
《条例》明确了古镇居民和游客的行为规范:
在古镇的核心保护范围内,随意在建筑物、公共设施、树木等处刻划、涂污的,将被处以50元罚款;
喷绘或张贴广告的,将被处以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随意倾倒、抛洒、堆放建筑渣土和生活垃圾的,个人将被处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单位将被处以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占用道路或者占用公共场地摆摊设点从事经营活动的,将被处于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放养犬类或者畜禽类的,将被处以5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临街摆设酒席、晾晒衣物、乱堆乱放,或者不按规范安装遮雨棚、空调等设施的,将被处以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采用高音喇叭招揽顾客的,个人将被处以500元以下罚款,单位将被处以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在古镇的利用与发展方面,《条例》鼓励支持在青岩古镇内开办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鼓励兴办文化教育创意产业,经营具有传统特色的食品、民宿以及开展民间工艺品和古玩展示交易、民间文艺表演等。
现场发放条例单行本
相关链接
为古镇历史文化的保护
和传承提供法治保障
——有关部门负责人解读《贵阳市青岩古镇保护条例》
《贵阳市青岩古镇保护条例》将于10月起施行,这是贵阳市首次通过地方立法对古镇历史文化进行保护,是贵阳市地方立法工作的又一次有益探索。作为目前贵阳市唯一一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部《条例》出台后,对于这个已有600年历史的古镇的保护具有怎样的重大意义?又将会起到怎样的积极作用?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部门的负责人。
媒体现场采访
记者:贵阳市花溪文化旅游创新区管理委员会是青岩古镇保护管理机构,《条例》是如何对其进行立法授权的?
贵阳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陈寿宇:管委会是2016年经贵阳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同意设立的,是贵阳市政府的派出机构,由贵阳市政府委托花溪区政府管理。管委会的职权职能之一是负责青岩古镇的保护、管理、建设和开发利用工作。据此,《条例》授权其履行八个方面的主要职责,包括组织实施保护规划,编制、实施消防规划,编制古镇保护名录,编制、实施古镇风貌保护和民居外部修缮装饰、添加设施导则,开展教育培训、学术研究、对外交流,建设、管理、维护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按照规定实施行政处罚,以及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实施监督管理等,涵盖了有关古镇规划、保护、建设、管理、维修、养护的方方面面,确保管委会行使职权的合法性、有效性和权威性。
记者:《条例》在规划管理方面规定了哪些具体的保护措施?
贵阳市司法局局长何志坚:《条例》建立和实行了专项规划管理制度,明确由花溪区政府组织编制古镇保护专项规划,并在核心保护范围主要出入口设置标志牌。古镇管理机构要在普查古镇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编制保护名录并对其进行动态管理,对古镇保护范围内的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和其他具有保护价值元素等保护对象,按照名录实行分类保护,并建立保护档案。同时,为使古镇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既保持其真实性、完整性和延续性,《条例》按照专项规划制度、导则制度和维护修缮制度,通过改善居住环境,改善促进古镇传统民居的适应性再利用,并针对古镇建筑产权多重性分别明确了具体的保护修缮责任人,规定了保护修缮的经费补助机制,鼓励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通过捐赠、资助、提供技术或者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青岩古镇的保护。
记者:《条例》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合理利用方面分别有哪些主要规定?
花溪文化旅游创新区管理委员会青岩管理处处长梁小涛:《条例》从保护规划的编制到保护经费的落实,从保护对象名录到保护、修缮导则的编制和实施,从保护责任人的明确到修缮、维护活动的管理,从消防管理到车辆通行管理等,都作出了相应的规范约束,明确要在严格保护前提下对古镇及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同时,针对古镇现状与保护要求不协调的问题,《条例》规定古镇管理机构应当采取措施逐步整治,以缓解古镇居民改善居住条件、寻求利用发展的需求与古镇保护之间的矛盾。而针对古镇管理机构制定古镇店铺招牌、门头装饰装修规范,免费提供可选择的设计图样,可能会导致古镇招牌、门头千篇一律,失去个性,影响古镇风貌的问题。《条例》还规定要尊重老字号、名字号等的历史风格和经营管理者与古镇风貌相协调的个性化设计,以更好地保护古镇文化特色,传承古镇历史风格,尊重和发挥经营管理者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