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江口县人大:用好代表联络平台 按下代表履职“快进键”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23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近年来,江口县人大根据党的十九大对人大工作“两个机关”的战略定位,坚持以创新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创建22个多功能人大代表联络平台,夯实“建、管、用”体系,续写“加、促、推”篇章,为人大工作发展开辟了新空间,为全县基层治理注入了新动力。

 

  江口县太平镇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第一代表小组成员开展履职活动。

 

  健全体制,创新加提升,促进平台功能社会化

  深刻把握省、市人大对代表联络平台建设“五有”要求,切实将代表联络站聚合、引领功能变成为民服务“路由器”,以更有活力的建设成就贡献人民。

  一是创新建设方式。围绕人大代表联络站(室)功能定位,江口县人大常委会因地制宜分别将10个乡级代表联络站、12个村级代表联络室建在移民安置区、产业发展地、群众家门口。打破阵地建设“标牌与制度”单一组合,赋予联络站(室)宣传培训、参政议事、监督推进、为民服务等多元色彩,搭建起那里有群众关切那里就有代表身影的工作体系,使全县各级人大代表在最近的距离有了归属感和履职所。如,德旺乡净河片区、闵孝镇鱼粮溪片区代表联络室,分别建在由龙头企业主营+贫困户入股的冷水鱼养殖基地和果蔬种植基地旁,围绕产业做大做强,联络室定期开展履职活动,强化区域治安巡查和环境治理,推动产业链条无缝对接,所在片区基层人大代表轮流对基地开展值守监督和监管服务,使贫困户利益联接得到有效保障。

  二是明确履职路径。结合各乡镇(街道)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探索“一站一主题”建站模式,逐一拟定了“微心愿*微服务”“四帮四促”“三联三帮”“一河一塘一代表”等主题内容,分站明确代表履职路径和任务。在全县10个乡镇代表联络站分别设立了议事室、接待室、风采室、档案室、办公室、学习室和法律服务中心七个功能区,“一站双向”一头牵着代表一头连着选民。双月社区代表联络室应势设立了“四点半学校”,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进行“空档期”接管教育,减轻了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接管负担,将过去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难事变成美事。

  三是建立监管队伍。推行乡镇(街道)人大(工委)与代表联络站合署办公,人大主席、副主席,秘书进站坐班,确保联络站门常开、人常在,工作不间断、服务不打烊。使群众意愿表达有场所、回答选民问题有人员。成立以乡镇(街道)人大(工委)主席(主任)为组长,党(工)委副书记、人大(工委)副主席(副主任)为副组长的代表联络站议事协调小组,挑选群众基础好、组织能力强的人担任联络员。聚人于站、聚责于人,按月召开联络站工作调度会议,分析研究代表的履职情况,为代表履职提供指导,督促全体代表对标对表、履职尽责。

 

  江口县人大代表、全国劳模舒继学到窍湾搬迁点给群众开展新市民中国梦讲座。

  深化管理,引领加带动,促进代表履职常态化

  以组织保障、制度落实、统筹管理为着力点,用“聚”的思维、“联”的方法推进代表进站全覆盖、代表联系全覆盖、代表活动全覆盖。

  一是推行“五定”管理。采取定期学习交流、定期开展活动、定期接待选民、定期处理意见、定期述职评议“五定”管理模式,将联络站(室)运行管理与代表作用发挥串联起来。以主题活动、常规活动、小组活动、“五带头五个一”活动为载体,丰富闭会期间代表履职内容。坚持“五定”管理,极大提升代表履职热情和自觉,增强代表履职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019年6月4日,太平镇人大代表联络站针对农夫山泉有限公司取水点和管网架设纠纷,组织相邻村组23名人大代表开展季度联组活动。通过学习《铜仁市锦江流域保护条例》,实地视察了农夫山泉项目管网建设情况,就工程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就业岗位统筹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和工作建议,推动了该项目顺利实施和正常生产。

  二是强化引领激励。推行代表履职积分制管理,要求列入站(室)管理的600余名代表在联系选民中,每年化解村(居)民生活中的操心事、烦心事2件以上。凯德街道、坝盘镇将人大代表联络站分别建在移民安置区,鼓励代表担任楼栋小组长,协助开展公共服务、培训就业、社区治理后续服务,邀请全国劳模,专职律师身份的人大代表定期对搬迁群众开展“争做新市民,弘扬新风尚”专题讲座,帮助搬迁群众稳就业、过得好、能致富。

  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全县600余名代表纷纷捐款捐物,以不同形式带领群众投入战“疫”行动。德旺乡人大代表黄庭军,除自己向县红十字会捐款贰仟元外,还带着两个子女到所在村疫情防控点捐出了1200元零用钱;为确保战“疫”春耕两不误,他带领群众种植烤烟、黄心洋芋、花菜等农作物。

  如今,苗王坡的西红柿、花菜、黄心洋芋等高山冷凉蔬菜成为了武汉红桥蔬菜批发市场、铜仁红畅果蔬批发市场、铜仁华联玛客超市等10余处客商的抢手货,耕地面积不足2000亩的漆树村变成市、县烟草公司的专门收购点,该村30余贫困户因此脱贫致富。

  三是优化联络服务。利用代表联络站“线上线下”平台,定期组织村(居)民学习政策法律、科普知识。2019年6月以来,共实施各类培训1268人次,开展相关履职活动118次,接待选民2857人次;助推社会治理,产业发展,生态管护等事务383件。全县各级人大代表结对贫困户巩固提升1052户,创办和拓展产业带富基地96个,辐射和带动41860人增收致富。

  闵孝镇人大代表联络站以“一业一场一代表”为主题,明确每一名代表就近联系一项产业或一个种(养)殖场,按月对联系产业进行一次查访和反馈,积极为产业发展谋思路、提建议、助落实,实现该镇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全覆盖。2020年3月该镇各代表小组统一内容开展季度活动,号召60余名代表带领群众开展植绿护绿行动,全面完成了国家储备林3年造林任务。

 

  规范运行,作用加作为,促进人大工作现代化

  全面推进资源联享、民情联通、发展联推,以上率下调动全体代表深度履职、共谋振兴的积极性,让人大代表“作用”变成“作为”。

  一是完善网站功能。完备网上联络站“交流互动、联系群众、履职尽责、学习平台、代表风采”等7个板块功能,在“交流互动”板块开辟“社区通”,村(居)民可以通过手机在平台上提出需要解决的生活难题;具有领导身份的代表带头解决人民群众在网络平台上提出的问题,其他代表按联系选民组在“社区通”上回应群众关切,接受“定单服务”,领办、协办、督办选民诉求745件,正在化解、落实的256件。人大代表足不出户就能畅通与选民的联系,实现实体化、电子化多功能履职,创造了多元、丰富的应用场景,催生并推动代表把人民群众的呼声变成掌声,在代表之间形成你追我赶,互动、互勉、互进的履职氛围。

  二是规范运行模式。建立联络站“周接访、月反馈、季活动”机制(每周安排1次接待选民活动,每月进行1次主题活动反馈,每季度开展1次联组活动),由1名法律工作者进站配合代表解答选民诉求;将选民最急最盼和反映强烈的问题,形成代表建议536件报党委统筹,交政府部门办理。按季度组织代表开展视察、调研、检查、评议活动,听取政府相关部门工作情况和代表建议办理落实情况汇报,确保选民意愿及代表建议“转”得出、“接”得住、“融”得好。双江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根据接访中市民反映的物业管理乱象问题,组织相关社区人大代表进行了调查摸排,提出了工作建议和方案,并由5名人大代表牵头对水岸江南、电力小区等5处物业管理进行了重组和整治,解除了2000余群众多年的心理困惑。

  三是实行严的考核。出台了《江口县代表联络站(室)管理暂行办法》,通过完善日常管理和业务指标两个考核体系,把季度督查、半年小结、年终考评,落实代表误工补贴等措施细化到站室管理中,让代表用心履职、潜心履职。结合《江口县各级人大代表履职评议办法》和“四项”活动内容,各联络站建立人大代表年初承诺、年底述职的“年考”工作台账,推行“代表履职交卷、选民评议打分”考核体系,销号式、动态式记入代表履职档案,按选区进行公示。通过树“风向标”、看“满意度”、晒“成绩单”,激励代表重实干、求实效,使代表履职不再“雾里看花”,改变代表“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格局。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网上联络站平台截止发稿时显示:该县各级人大代表为群众办实事745件,履行职责1350人次,展示代表风采142条,开展学习培训132次。代表联络站在“周接访、月反馈、季活动”运行中,日益成为社会治理作战室、产业发展设计室、群众诉求消化室;引领和推进代表做实了锦江流域水系治理,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通组路连户路管护等民生实事,将代表的责任心转化为进取心,释放出绿色浪潮劲涌,社会发展加速,代表底气更足的生机与活力。(撰文:严代茂)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