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罗甸“四个三”助推新时代人大工作常态化开展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13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展示新作为。罗甸县罗悃镇从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入手,创新工作措施,为代表履职搭建了平台。该镇人大强化了代表“四个三”工作措施,建了镇级人大代表联络站1个,社区级人大代表工作站3个,村级人大代表工作站5个,代表职务得到充分发挥,各项工作呈现新亮点、实现新突破、展现新气象。

 

  注重“三个贴近”明确人大工作目标

  贴近中心。围绕镇党委中心工作,把人大工作融入到脱贫攻坚、产业扶贫、环境整治、民生保障等方面,组织人大代表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督促200人次,提出事关脱贫攻坚工作意见建议20余条,推动镇党委的决策部署落地落细。

  贴近实际。围绕镇政府重点工作,对镇政府实施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扶贫项目、民生实事办理等工作重点和关键环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2次,提出工作意见4条,并得到有效落实。

  贴近群众。围绕镇人大主席团常规工作,积极开展主席成员密切联系人大代表、人大代表密切联系选民活动,充分发挥人大工作的群众优势。带着感情去面对群众,带着热情去传导声音。半年来,主席团成员走访人大代表59人次,人大代表走访选民5000人次,筑牢了人大代表与选民的“连心桥”。

 

  恪守“三项制度” 推进代表常态化工作

  恪守人大工作制度。以《贵州省乡镇人大工作条例》为基本遵循,在镇党委重视、镇政府配合下,半年来,规范召开人代会1次、听取和审议镇人民政府工作报告1个,审议通过《罗悃镇总体规划(2014-2030年)》成果1个;规范召开主席团会议2次,听取和审议《镇人民政府脱贫攻坚工作报告》2个,提出审议意见6条,镇人大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开展。

  恪守代表学习制度。制定年度学习计划,采取以会代训学、集中讨论学、交流座谈学、分散自学等多种方式加强对人大代表的学习培训。半年来,集中培训镇人大代表1次,召开座谈交流学习2次,镇人大主席团成员撰写学习心得体会14篇,通过学习培训切实提升代表履职的责任意识和能力水平。

  恪守联系选民制度。组织代表在广泛联系选民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了20名具有代表性的选民保持经常性联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入了解镇人民政府在推进各项工作进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半年来,通过联系选民发现问题10个,督促镇人民政府整改10个,加深了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架起了党群、干群的“连心桥”。

 

  开展“三项活动”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开展 “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以“四参与、一争先”行动为抓手,丰富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载体,组织人大代表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去,以实际行动回馈广大群众期盼。半年来,镇人大代表参与调研2次,参与联系选民5000人次,参与意见建议收集10条次,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处理100人次,踊现了白洪荣等3名先进人大代表。

  开展“代表之家在身边”活动。首先,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建立“罗悃镇人大代表”微信群,每周发布参考学习信息1条以上,让人大代表履职更有动力;其次,将59名镇人大代表按区域分配到沟亭、罗悃、罗苏等3个“人大代表联络站”,按区域组建了5个村级工作站,制定活动方案,采取请上来听取工作站活动汇报、走下去宣传通报人大工作的方式,让代表在闭会期间活动更有向心力;再次,尝试新的代表工作方法,采用“三诊一督查”的工作方式,将触角延伸到每个村,以“脱贫攻坚”工作为契机,把代表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家门口,使人大代表联系选民成为一种常态。

  开展“人大代表树形象”活动。发挥镇人大主席团作用,全方位引导人大代表在岗位奉献上发挥先锋作用,在致富奔小康上发挥引领作用,在遵纪守法上发挥模范作用,把人大代表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突出“三个重点”服务社会发展大局

  加强工作监督。紧盯监督服务需求,对项目建设、资金支付、社会管理、安全生产等重大事项进行监督。半年来,开展重点项目视察2次,并积极配县人大的调研2次。

  推进依法治镇。组织代表对各站所窗口服务人员贯彻执行省、州、县决策部署情况进行检查2次,着力推动了镇政府依法行政进程。

  督办代表建议。多管齐下抓实代表建议办理工作,针对县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和镇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间期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完善登记、交办、催办、反馈制度,确保意见建议在7月底前全部办理、答复完毕,切实维护好代表的权益,同时认真对待群众来信来访,及时分析研究化解各类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 者:韦启光 王振港 黔南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张琴)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