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万山人大:搬迁致富我跟上,助力脱贫显担当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07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万山区作为铜仁市主城区,是全市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重要承载地。近年来,为实现搬迁群众“搬得来、稳得住、可就业、能致富”的目标,全区上下群策群力,在稳步实施搬迁的基础上狠抓配套服务“五个体系”建设,重点紧盯解决就业持续发力。2019年,万山区探索兴建易地“扶贫微工厂”经验做法得到省长谌贻琴肯定性批示。脱贫攻坚是各级各部门首要政治任务,万山区人大常委会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领,紧紧围绕省委、市委、区委的决策部署,注重发挥人大代表优势,创新开展“脱贫攻坚·代表在行动”活动,助推搬迁群众快步住上新房子,舒心过上好日子,迅速融入城市新生活。

 

  一、用心用情,消除搬迁群众后顾之忧

  为打消搬迁群众的思想顾虑,万山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系统干部和各级人大代表主动作为,聚力疏通易地扶贫搬迁“中梗阻”。一是精心组织调研。通过深入调研,准确掌握搬迁群众心中顾虑。在广泛收集代表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工作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工作情况调研报告》《易地扶贫搬迁“五个体系”建设工作情况调研报告》等,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为区委区政府顺利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二是深入宣传动员。通过“给人大代表的一封信”和“5321”结对帮扶机制,广泛动员人大系统干部和各级人大代表全力参与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主动与搬迁群众结对子、“认亲戚”,采取召开院坝会、上门拉家常、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深入宣传国家扶贫政策,耐心与群众算大账、长远账,用心用情转变群众观念,彻底解除群众后顾之忧。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展过程中,全区人大系统干部和各级人大代表先后召开群众会1.8万余场,上门宣传引导5万余人次,发放各类惠民政策资料6万余份。三是实地开展考察。为彻底消除搬迁群众的疑虑,根据代表建议,万山区人大常委会分批组织人大代表和搬迁群众对各个安置点进行考察观摩。在考察观摩过程中,对每个安置区的总体规划、配套设施建设、建成后的实际效果进行全面实际的了解,让搬迁群众解除搬迁疑虑,增强搬迁信心。

 

  二、多措并举,破解搬迁群众就业难题

  万山区人大常委会将解决就业作为助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重心,积极履职,持续发力。一是支持政府抓就业。连续四年专题听取区人民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围绕“真脱贫、脱真贫”,不断巩固脱贫成效,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在解决搬迁群众就业问题上献计出力。支持区人民政府通过“政企联动”在安置区创建易地“扶贫微工厂”,结合实际出台企业办公用地补偿、解决就业补贴、岗前培训补贴等十多项优惠政策,重点引进服装、鞋业、刺绣等劳动密集型企业落户万山,在各安置区创办“扶贫就业车间”,积极吸纳中老年、残疾人、看家妇女等学历低、无技能的“半劳力”“弱劳力”搬迁群众就业。支持区人民政府建立财政扶持企业机制,对解决搬迁群众上岗就业的企业按400元/人给予一次性补贴。目前,引进了阿里巴巴“AI豆计划“人工智能产业扶贫孵化空间、景航服装、三红枫鞋业、松桃苗绣、购物超市等企业入驻各安置区,将安置区新建的商铺门面装修后提供给企业生产经营,免收两年租金,极大拓展了搬迁群众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让搬迁群众既实现了上楼看家带小孩和下楼务工抓收入的愿望,又实现了“小区建工厂、农民变工人”目标。二是号召代表领办产业。出台了代表工作“345”工作法,要求各级人大代表既要发挥好监督作用,更要利用各自优势和资源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代表示范引领,更好地解决了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难问题。区人大代表蒋秀林积极联合业内同行组建了万山区众海商会,通过商会积极招商引资,配合区人民政府着力打造了铜仁文化娱乐金街(劳务就业扶贫示范街)。铜仁文化娱乐金街的成功打造,激活了谢桥新区的夜市经济,人气、财气及商气爆棚满满,热搜一度成为“网红打卡地”。三是引导群众自主创业。始终将解决就业作为助推搬迁群众稳定脱贫、发家致富的有力抓手,动员各级人大代表通过结对帮扶的方式不遗余力地引导和鼓励搬迁群众自主创业。在代表们的帮助下,各个安置区运行的平价超市、平价菜场、快递物流、小民宿、小吃店都能看到搬迁群众自主创业的身影。比如,在铜仁文化娱乐金街有一家“木黄米豆腐”小吃店,生意特别火爆,倍受游客青睐,这就是旺家花园搬迁安置区搬迁户向碧芬自主创办的特色小吃店。通过多渠道解决就业,全区9个安置区完全实现了“一户一人就业” 的目标。

 

  搬迁户就业技能培训

 

  三、强化服务,促使搬迁群众融入城市新生活

  一是着力提升安置区管理服务水平。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郑敏亲自牵头把安置区配套服务“五个体系”建设作为调研课题,组织人大相关委室和部分人大代表深入各安置区进行专题调研。通过走访搬迁群众、与相关部门及群众代表进行座谈等形式,全面了解“五个体系”建设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向区人民政府提出了既有针对性又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有效提升区人民政府对安置区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涉及到搬迁群众就医、就学、就业、社保、医保、低保、户口迁移等问题,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解决,增强了搬迁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二是着力提高搬迁群众文明素质。为零距离服务搬迁群众,丹都、仁山、谢桥、茶店4个街道都把代表联络站建在安置区或安置区附近,各街道人大以代表联络站为载体,以服务搬迁群众为主体,不断丰富代表联组活动。通过代表联组活动在搬迁群众中广泛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思想教育,广泛开展“革陋习、讲文明、树新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教育,广泛开展“争做遵纪守法的新市民”法治教育。今年以来,谢桥、丹都等4个街道人大代表联系和帮扶搬迁贫困群众93户,在搬迁社区开展宣传教育60余场,有效推动了搬迁群众文明素质的提高。三是着力为搬迁群众化解矛盾排忧解难。各街道充分发挥代表密切联系群众桥梁纽带作用,严格执行代表轮流驻站制度,各级人大代表分别轮流进站开展接访活动,使代表联络站做到门常开、灯常亮、事常办。通过接访,主动为安置区诉求群众化解矛盾,排忧解难。比如丹都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杜翔,自代表联络站建立以来带头坚持以站为家,一心扑在搬迁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上,组织代表用心用情用力为搬迁群众排忧解难,以实际行动赢得了搬迁群众的一致好评,充分彰显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责任担当。今年以来,4个街道人大工委组织人大代表帮助搬迁群众办实事办好事480余件,体现了人大担当、彰显了代表作为,促进了搬迁群众安家、安心、安业。(万山区人大办 罗泽亭)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