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仁市巴铃镇人大代表联络站搭建为民服务的“连心桥”
近年来,巴铃镇把建好代表联络站作为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的重要内容,按照人大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标准,坚持“建、管、用”原则,优化平台、健全机制、创新活动,在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之间建起了一座沟通交流的“连心桥”。
巴铃镇2018年末人口达7.4万人,全镇共联系服务省、州、市、镇人大代表90名,为把人大代表联络站建成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手段,该镇按照就地就近、方便选民、方便群众、方便代表开展活动和“五有标准”原则,在镇区建立了1个代表联络站,分片区建立了7个人大代表联络室。全镇省、州、市、镇四级人大代表全部进站(室)开展活动,实现代表服务选民、服务群众全覆盖,同时建立健全和完善了人大代表联络站接待走访、活动安排、意见处理、情况报告、履职登记和信息公开等制度,把代表信息、联系方式、开放时间、主要职责等“上墙”,实现人大代表联络站信息公开化。该镇还结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以及当前的各项重点工作,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定期组织开展人大代表学习活动,提高代表自身业务素质。同时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上下功夫,在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上做文章。每月8日、18日定时定点开展选民接待活动,与选民交心,了解选民意愿,掌握选民需求,积极解决选民反映的实际困难,同时根据收集到的群众需求,每季度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建设类、科教文卫类、农业农村类等专题接待活动,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巴铃镇人大主席 人大代表联络站副站长安继波:
代表联络站建好以后,发挥了人大和选民之间连心桥的作用,平时我们每年的人代会就是两次,人大代表联络站建立以后就可以每季度甚至他们随时都可以把自己的诉求和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联络站这个平台反映到我们镇人大,再反馈到我们镇党委政府,拉近我们党委政府和群众的距离,也更方便为他们解决生活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去年战马田村大田组61户村民民的老水池漏水,新修建的水池没有投用,村民饮水要到邻村林家田卡苏拉水。得知乡镇人大代表联络站能够解决问题,村民们派出代表到联络站反映情况,恰逢是州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范国美接见代表日,范国美当即从市人大提案经费中挤拨了8000多元,帮助该村修缮水池,让村民用上了安全水。
巴铃镇战马田村大田组 何光荣 :
因为群众不得水吃,就选一个代表去人大联络站反应,反映情况以后人大就马上来给我们处理这个问题,花了一些钱把水池修好,现在有水吃,大家都高兴了。
巴铃镇三家寨村辜家寨组通组路出现路基下沉和裂缝,存在安全隐患,村民辜绍元到巴铃联络站反映情况,很快得到解决,由镇出资2万元,村民投工投劳修建,修建好后将方便三家寨6个组300多户,1000多人出行。
巴铃镇三家寨村辜家寨组 辜绍元 :
我们这条路两边已经开始塌方,我们看到后就到人大联络站向他们反应这事,得到了他们支持,给我们解决问题,谢谢他们。
据了解,今年3月以来,巴铃镇共开展接待和走访活动11次,先后帮助协调解决了选民群众提出的涉及1056户1040万元的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金及时到账问题、32户148人的饮用水池漏水修复问题、4户18人的排洪问题、3个村2086户选民的道路安全隐患整治等问题共19件。(兴仁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罗国林 王浪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