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人大:做实新时代人大工作 奏响全过程人民民主新乐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要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近年来积极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做实新时代人大工作,奏响全过程人民民主新乐章。
加强代表联络建设,深耕基层畅通民意表达渠道
六盘水市委及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人大代表联络站(室)建设,对标 “覆盖乡(镇、街道)、明确职能定位、统一规范名称、保证固定场所、建设工作队伍、完善规章制度”的任务和“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要求,于2020年出台了《中共六盘水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人大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先后投入资金465万元,建成人大代表网上联络站92个,人大代表联络室 264 个,为实现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线上”和“线下”并行、“实体”与“网络”互补,全天候、零距离,打通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全市各人大代表联络站(室)共接待选民17536人次,收集意见建议613条,为群众办实事2138件。
认真履行法定职责,丰富形式推进民众参与立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所有的重大立法决策都是依照程序、经过民主酝酿,通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产生的。”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紧贴民生民意,从地下、地表、地上“三个维度”法律需求入手,融合人大代表网上联络站、人大代表联络室、基层“网格化”管理平台等多方资源,组织一线工作人员、党员志愿者察民情、访民意、解民忧、促和谐,不断培育和谐有序的基层法治风气,提高居民的法律素养和依法维权的能力,在实现基层事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同时,把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贯穿于法律草案的立项、起草、调研、审议、评估、宣传、实施等立法全过程、各环节,丰富形式推进民众参与立法。自2015年10月获准行使地方立法权以来,制定颁布实施了《六盘水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条例》《六盘水市水城河保护条例》《六盘水市城市山体保护条例》《六盘水市村寨规划条例》《六盘水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5部地方实体性法规。通过精准立法,把法立在人民群众的“心坎”上,让法立得起、稳得住,真管用。
全力支持代表履职,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保障
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胸怀“两个大局”,用更加坚定、积极的眼光和战略思维,看大势、谋长远,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全力支持代表履职,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有力保障。按照省人大“确定一个主题、主攻一个方向、打响一个品牌”的部署要求,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结合主业主责,制定出台《市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开展2021年助推全市高质量发展主题活动和专题调研工作方案》,市人大9个专门委员会根据自身职责和工作实际,制定“主题活动+专题调研工作方案”16个,组织人大代表紧紧围十件民生实事、环境治理、保障基本民生等当前中心工作进企业、进社区、进辖区开展调研,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是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桥梁纽带的作用,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想。不断深化和拓展同代表的联系,适时向人大代表通报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进展和成果情况,支持和帮助代表依法履职;在开展执法检查、专题调研时,邀请人大代表参加,如今年4月启动乌江水系三岔河(六盘水段)水污染防治三级代表视察活动,共邀请24名市县乡三级人大代表实地视察点位41个,召开座谈会3次,形成《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乌江水系三岔河(六盘水段)水污染防治视察报告》等等。一系列支持保障代表的举措,为代表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有力保障,进一步激发了代表履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有效性。
五环联动开展评议,不断拓宽人大代表监督渠道
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创新采取“准备、调查、评议、整改、测评”五环联动的工作方式,指导水城区人大对19家单位综合运用听取汇报、实地查看、明察暗访、问卷调查、座谈讨论等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深入乡(镇、街道)、村(居)一线调查了解情况,先后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乡村社区、人大代表、普通群众等各界人士1000余人(次)开展走访,对征求到的意见和反映的问题,逐条研究、综合分析、分类归纳、集体审议,确保调查报告准确、客观反映的民意和问题。通过开展工作评议,增强了人大监督工作的深度、广度和力度,提高了监督工作的整体水平,增强了“一府两院”组成人员的法制意识、人大意识和公仆意识,推进了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进一步丰富了代表活动内容,畅通了民主渠道。
主动助力乡村振兴,打通群众致富路绘出新蓝图
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把开展“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作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作为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的有力举措,作为各级人大代表依法履职担当作为、发挥作用的具体体现,于今年6月启动全市“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每个市(特区、区)人大常委会将在同级党委、政府集中打造的“十四五”乡村振兴示范村中选择1-2个乡镇、3个以上的村居作为样板进行打造,引导人大代表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中,打通“致富路”、绘出“新蓝图”,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推动解决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中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在乡村振兴开新局中展现人大代表担当、作出人大代表贡献。如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帮扶盘州市坪地乡小树林居委会以来,先后争取到上级各类项目资金700余万元,帮助该居大力发展酒店住宿、餐饮服务、果园采摘等旅游服务,目前小树林共发展酒店、客栈、农家乐84家,特色餐饮、旅游小商品经营10余家,接待旅游总人数70余万人次,年均增长13%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5080余万元,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又如六枝特区塔山街道人大工委围绕产业兴旺助力实施小康菜园示范点建设2个135亩,种植果树920株,建设棚架37个,在高峰村建设110亩蔬菜基地1个,实施精品水果种植179.06亩,覆盖农户58户。再如水城区海坪街道人大抓住产业这个“牛鼻子”,引领群众积极参与新型农业发展模式,以街道食用菌林下种植为抓手,发挥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优势,将林地与食用菌种植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倡导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带动了28户增收,人均增收3000元/月以上。(供稿:贵州省六盘水市人大办公室 晏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