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县隆里乡:唱好联络站“四字”经 激发代表履职活力
近年来,锦屏县隆里乡加强对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管理,进一步搭建代表与选民密切联系的平台,打通代表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
在“建”字上下功夫。人大代表之家要想发挥作用,安家为本。全乡1个乡级人大代表联络站,2个村级代表联络室,做到有场所、有牌子、有电脑、有桌椅、有专用档案柜、有资料的“六有”硬件建设和有组织、有制度、有计划、有台账、有代表信息、有履职档案的“六有”软件建设。制定完善《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职责》《代表活动制度》等制度,保证代表开展活动的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同时,组织代表签订“十要十不要”履职承诺,增强代表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提高履职积极性。
在“融”字上做文章。将代表履职与示范带头作用发挥融合到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中,各联络站(室)开展活动有声有色。华寨村人大代表联络室将“法治精神”和“本土资源”相结合,以创建“阵地建设定位好、队伍建设带头好、调研学习深入好、带头致富表率好、巩固脱贫成果好、带头综合治理好、活动宣传载体好、代表作用发挥好、产业建设发展好、群众受益反映好”“十好”为抓手,建立“1+5”帮扶机制,每位代表主动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培植一个文明户、带动一个中间户、帮扶一个困难户、转化一个特困户,让有技能、懂管理、会经营的代表主动向群众提供技术指导、产品销售、资金扶持等服务,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在“新”字上求突破。老百姓对人大代表联络站的信任和认可,来自于人大代表联络站“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的工作作风。隆里乡通过开展“四带头七个一” (带头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带头发挥引领作用,服务脱贫攻坚大局,带头优化发展环境,全力支持项目建设,带头参与扫黑除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至少每届向选区选民进行一次述职,至少参加一次代表视察检查活动,至少每半年联系走访一次选民,至少每季度督查一次环境卫生,至少提出一条建设性意见建议,至少为群众办一件实事好事,至少调处一起民事纠纷)的工作模式,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实实在在地增强民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深”字上见实效。充分利用人大联络站平台为载体,开展好“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积极参加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乡村治理、生态文明等方面建设工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中发展“能人”、产业“大户”等优势,为人大代表带头创新创业、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创造良好条件,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华寨村乡人大代表龙本忠率先在锦屏创建华寨中药材电商店,解决农产品外销线上线下销售额50多万元,为群众增加收入6万多元;隆里村乡人大代表胡坤涛率先创建乡村旅游接待,带动12户创业乡村旅游接待,解决就业30余人次,为乡“农文旅”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供稿:锦屏县人大常委会 刘俊明 龙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