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黎平县人大常委会:六项创新做好工作“加减法”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26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近年来,黎平县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新思路,推出新举措,认真做好人大工作“加减法”,开创新时代人大工作新局面。

  创新立法参与方式,做好立法工作“加法”。在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的实践过程中,黎平县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立法参与的切入点,在配合省州开展立法调研反映基层民意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广西三江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平台,签订《桂湘黔三省(区)六县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区域协同框架协议》,通过国家立法“直通车”平台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发挥平台“征求立法意见建议、联席会议、学习交流、普法执法协调、动态信息互动”五大机制作用,使国家立法机关能够及时听到少数民族群众的呼声,有效拓宽立法联系基层人民群众渠道,扩大了“全过程民主”重要理念的实践,扩大了法治观念、法治思维和法治思想的广度和深度。

  创新工作机制,做好代表服务“加法”。为提高服务代表水平,县人大常委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双联双带”工作机制,印发了《黎平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双联双带”主题活动实施方案》和《关于明确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指导乡镇(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的通知》,加强常委会组成人员与代表、代表与群众的“双联系”,实现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农村代表和联系代表联络站的全覆盖。同时将“代表带动选区,助推乡村振兴”和“代表带动群众,助推产业兴旺”纳入双联双带实施内容,强化信息反馈程序化、规范化,组成人员定期走访联系代表,听取代表建议意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为代表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中做好服务保障和政策支持,发挥代表示范性带动作用。

  与时俱进完善议事规则,做好自身建设“加法”。立足现阶段高质量发展大局对人大监督工作的新要求,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修改完善《黎平县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等13个制度,制定《黎平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县人民政府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情况制度》,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明晰责任,划定界限,让人大监督工作程序更规范、更科学。建立健全人大代表履职评价体系,加强代表依法履职的严谨性和积极性。对工作成效明显的给予表扬,对履职懈怠敷衍的要求限期整改,年终将对代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测评,记入代表履职档案。以“四个机关”建设为核心,坚决向“十种做派”宣战,制定完善《黎平县人大机关干部职工行为规范》等7个内部管理制度,机关干部作风进一步务实,打造一支政治坚定、服务人民、尊崇法治、发扬民主、勤勉尽责、作风过硬的人大工作队伍。

  探索绘制“代表地图”,做好代表履职“减法”。代表联络站是代表闭会期间履职的重要载体,也是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主阵地,黎平县人大在推进乡镇(街道)代表联络站建设的基础上,探索推进网络联络站建设,依托“黎平县人大”微信公众号平台,增设“县乡人大”“人大要闻”“知识题库”“联络站”“代表地图”“代表直通车”等6个子栏目,紧密网上信息互动交流与网下代表履职相融合,减少代表履职中间环节。特别是创造性地绘制了“黎平县人大代表电子地图”,将全县3名省代表、40名州代表和253名县代表在地图中标记到具体的选区或工作所在单位,为各级代表履行“双联双带”职责、开展闭会期间活动以及日常联系群众、集中开展调研减去中间环节,提供工作便利。

  充分运用网络手段,做好代表学习“减法”。探索运用网络手段克服疫情影响,加强代表履职能力培训,按片区建立4个“县乡两级代表群”,将代表履职必须掌握的宪法、代表法、选举法、监督法发布进群,督促代表进行学习,同时每周向群内推送中央、省、州人大工作要闻和县人大工作动态,让代表及时了解各级人大工作开展情况。黎平县人大认真履行代表“服务员”职责,减去代表学习中查找资料环节,破解代表不会学问题,目前,代表学习热情高涨,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劲头。

  开通“代表直通车”,做好监督工作“加减法”。借鉴去年“信息网络+代表”成功经验,与县融媒体中心合作开通“代表直通车”电视栏目。紧扣全县中心工作、民生热点难点问题,以及群众反馈最为强烈、亟待解决的民生实事充实节目内容,旨在增强人大监督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性,缩短群众反馈问题与人大监督之间的距离,增加群众监督相关部门依法行政的渠道。

  (供稿:黎平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龚瑶瑶)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