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履职抓“五加”,实现“五更好”
沿河自治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自2021年12月换届以来,围绕建设“四个机关”建设,把代表工作作为特色名牌、把监督工作作为有力品牌、把立法工作作为金字招牌,实现“五个更好”。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更好规范履职行权。人大常委会确定第一批制定和修订的规则、办法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有23件,已经完成《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履职规则》《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基层人大和人大代表办法》《人大代表履职管理办法》《人大常委会会议管理办法》《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管理办法》《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意见处理办法》《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述职测评办法》《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办法》《人大常委会工作监督“三问一评”办法》《乡镇人大工作规则》《代表小组活动办法》《人大代表联络站<室>指导规则》等12件,做到制度化促进规范化,规范化保证程序化。
二是加密监督频次,更好发挥推动作用。今年安排的监督事项体现了自加压力,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21个,已经完成6个;主任会议听取专题报告12个,已经完成3个;开展执法检查6个,已经完成1个。在学习贯彻新国发2号文件方面,除了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外,还对政府各部门争政策、争项目、争资金的情况进行上门跟踪监督。把营商环境配套措施落实情况和新型工业化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列入4月份监督计划后,政府于4月21日由主要负责人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招商营商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问题,学习《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贵州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就推进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作出安排,讨论《优化营商环境2022年考核办法》《优化营商环境2022年重点任务清单》等,主任会议于4月28日听取政府专题报告,监督工作时序得到保证。针对蔬菜和猪牛羊产业发展,对农业农村局实行年初问安排、年中问进度、年末问效果并将进行满意度测评,监督“小切口”,聚焦“大民生”。县委常委会会议审定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后,政府办按照人大常委会的月监督计划对相关工作进行梳理,提示给政府分管负责人和有关部门。人大监督和推动政府工作的效果更加明显。
三是加快立法进程,更好夯实法治基础。人大常委会确定第一批立法事项5件,今年将制定单行条例1件,修改单行条例1件,启动3件单行条例立法调研,完成重大事项决定或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1件。争取每年完成1至2件单行条例的制定或修改工作。为了提高全民法治素养,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人大常委会制定了法治素养提升方案,安排第一批学法普法用法活动的法律法规114件。面向人大常委会机关开展“学法周课堂”,每周学一次法律,学习原条文并进行交流;面向全社会开展“普法月讲堂”,每月宣讲一次法律,由县委和政府领导宣讲;面向执法部门开展“用法季议堂”,每季度讨论一次法律,对照法律规定讨论依法行政情况。目前,3件立法事项已经进入条文讨论阶段;举行了15期周学法活动,结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宣讲了组织法、代表法和监督法,结合干部管理和党建工作宣讲了公务员法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结合监察工作宣讲了监察法和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在城管局围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贵州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城镇管理条例》,开展了用法讨论活动。
四是加大组织力度,更好搭建履职平台。注重权力机关组成人员整体作用的发挥,突出人大代表主体地位。制定了《人大代表履职管理办法》《人大代表小组组建及活动办法》《人大代表联络站<室>指导规则》,建立了会议期间、闭会期间履职登记台账。更加重视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活动,防止出现“挂名代表”现象。从有利于代表参加活动出发,除县级领导干部外,把县直机关和驻4个街道的省、市、县三级人大代表混合编为5个代表专业小组,把驻19个乡镇的省、市、县三级人大代表混合编为6个代表综合小组,每3至4个乡镇一个组。考虑到县乡人大代表离选民更近、接触群众更多,规定县级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的履职活动不少于20天,以便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的时间以代表身份去履职。省人大常委会推出“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活动后,在市人大常委会提出“四个一线”的基础上,人大常委会以“一争两进三联系”为抓手,推动该活动深入开展。换届后,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开展的第一个闭会期间的活动是农村产业发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研,有200多名代表参与,调查8000多户样本户。全县各级人大代表开展乡村振兴宣传活动758场次,受众93000多人次,收集意见建议601条。人大代表领办实体经济组织39家。
五是加深上下联动,更好提升整体合力。换届刚结束,人大常委会就制定调研提纲,对全县23个乡镇(街道)的人大工作情况、代表联络站情况进行全覆盖调研,对照《贵州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条例》,了解乡镇人大工作运转情况,同驻乡镇(街道)的人大代表座谈交流。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乡镇人大工作指导规则》《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基层人大和人大代表办法》。班子成员每人联系3至4个乡镇(街道),并在联系的每个乡镇(街道)联系3名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每人在选区乡镇(街道)联系1至2名代表。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履职情况在会议期间向代表书面报告。代表的履职情况原则上每年向选民报告。每次人大常委会会议都安排代表列席。在疫情防控、乡村振兴、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等方面,通过制度约束和有效联动,人大工作的合力更加强起来,人大代表的声音更加多起来,人大代表的风采更加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