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以“三抓”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省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安排部署,紧密结合工作实际,以“三抓”强化工作举措,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出真招、见实效。
抓学习宣传。通过召开“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部署会、推进会,致全县各级人大代表的倡议书等方式,反复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各级党委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以及全省“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部署会、全省市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总结暨“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部署会议精神,认真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积极引导各级人大代表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的重要意义,牢牢把握“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的重点任务,主动融入发展大局,投身“助力乡村振兴”一线,用实干实绩实效展现新时代人大代表的新风采,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抓建章立制。今年来,沿河自治县人大常委会秉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的工作理念,把完善和落实相关制度措施作为推进活动的重要抓手,从机关管理到代表服务,再升华到基层人大工作,制定印发了《人大代表履职管理办法》《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基层人大和人大代表办法》《人大代表小组活动办法》、《人大常委会工作监督“三问一评”办法》《乡镇人大工作规则》《人大代表联络站<室>指导规则》等12项制度,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的有效机制。出台了《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联系乡镇(街道)人大和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县人大代表的通知》《人大常委会促进干部群众法治素养提升活动工作方案》等多个事关人大整体改革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深入实施乡镇人大工作提升计划。同时,坚持守正创新,在落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监督暂行办法》的基础上,将制定出台《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重点督办代表建议办法》,确保代表意见建议的办理、督办等工作满足新时代人大工作需要。
抓组织动员。去年8月3日,沿河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召开动员部署会议,制定印发《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关于推进“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任务要求,细化工作举措,推动“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成为人大代表参与的行动、大家共同的责任。今年6月1日召开沿河自治县“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工作推进会,各乡镇(街道)人大就如何深化拓展“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作交流发言,深入探讨活动内容和形式,在总结提炼沿河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人大代表“双联双代”活动助推脱贫攻坚主题活动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探索实践人大代表助推乡村振兴工作机制,以“一争两进三联系”为活动载体,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示范带头作用,广泛参与“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为乡村振兴“献策”“出力”“探路”。
2021年12月,县人大代表在走访联系选民时,城镇居民反映我县民族体育场馆于2017年建成,几年来,除举行少部分会议、集中组织一些活动外,没有得到很好利用,绝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造成公共资源的严重浪费的问题。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杨胜庆等人大代表结合走访调研情况,提出了“关于我县民族体育场馆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建议”。县人大常委会经调研论证,将该建议转化为全县人民共同意志,定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重点督办件跟踪办理,2022年3月,沿河民族体育场、民族体育馆实现了对外免费开放,解决了城镇居民对健身和体育运动的需求,实现了对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有效提升了沿河人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指数。
县人大代表冉阿周自2016年当选人大代表以来,践行“党有号召、我有行动”的为民情怀,通过创办沿河电子商务公司、“沿河在线新媒体”沿河百姓生活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沿河云仓农产品电商供应链”,整合沿河县产品资源,为沿河县农特产品企业提供仓储、销售、发货、物流等服务。通过“党支部+云仓+运营+站点+孵化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管理服务120多家农村电商服务站,助力“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有效打通了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来,沿河自治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开展农村产业发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研,200多名代表参与,调查8000多户样本户,为县委决策和人大有效开展监督提供了真实资料,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献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全县各级人大代表开展宣传乡村振兴758场次,宣传群众93000多人次,收集意见建议601条。人大代表领办实体经济组织39家。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的各级人大代表972人次,捐助防疫物资5万余元。各级人大代表在各岗位上认真履职,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乡村振兴事业添砖加瓦,当好基层治理“引路人”、文明乡风“守护神”、 美丽乡村“建设者”。
下一步,沿河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将按照省市人大要求,持续推进我县“代表行动”,巩固“代表行动”成效,为乡村振兴贡献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