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直通车 普法大舞台 执法观察窗一一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观摩活动侧记
作为贵州唯一的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毕节市人大常委会结合工作实际,科学设点布局,在全市设立34个基层立法联系点,高标准完成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交办的工作任务。
聚焦“立法意见的直通车、普法宣传的大舞台、法律实施的观察窗”的功能定位,毕节市各基层立法联系点深挖自身优势、整合各类资源,进一步在工作中广泛凝聚立法共识、夯实立法的实践基础和民意基础,努力创建符合自身实际的特色品牌。
为了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鼓励涌现出新的、更好的经验和做法,8月3日至4日,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现场推进会的观摩活动走进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百里杜鹃管理区普底乡颖川村、织金县双堰街道杨柳社区立法联络站,实地观摩其建设、运行情况。
化屋村立法联络站:
感恩奋进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
骄阳似火,烁玉流金。一江绿水,蜿蜒绕过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奔涌向前;几艘游船,在碧绿的江面上画出长长的波纹。
3日下午14点30分。观摩活动来到化屋村立法联络站,详细了解联络站建设运行情况及成效。
与会人员在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立法联络站观摩其建设运行情况
在联络站办公室,规章制度、办事流程图悬挂上墙一目了然,方便制度化、规范化地处理各项事务;档案资料摆放整齐、翔实丰富,真实全面反映联络站履职情况,“一档三册五簿”档案管理机制初见成效。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化屋村考察调研并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给予了我们极大的鼓舞和信心。” 新仁乡人大主席王弢向大家介绍,“我们常怀感恩之心,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化屋村时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依托化屋村自身政治、生态、文化三大优势,突出生态保护和乡村治理两个主题,开展联络站建设工作。”
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是建设联络站的基础。在聚焦组织强架构方面,采取立法联络站和代表联络室联合建设的“双联”建设模式,互补共促开展工作;此外,组建了34人的立法联络员队伍和5人的立法咨询员队伍,其中17名立法联络员来自于市县乡三级人大代表,进一步发挥了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的优势作用。
“自从今年3月启动化屋村立法联络站建设工作以来,我们致力于聚焦组织强架构、聚焦‘六有’强阵地、聚焦职责强推动、聚焦重点强发展、聚焦档案强规范‘五大聚焦’开展工作。”王弢告诉大家,截至目前联络站累计开展法治等各类宣讲11场,收集社情民意110多条。
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荣誉满墙
大家边走边说,来到不远处的一排苗绣商店内。他们看到,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苗绣服装、特色小饰品琳琅满目;一位老太太正在熟练地蘸蜡、绘图,在一块白布上绘制蜡染图样;三三两两的游客或在挑选心仪的小纪念品,或围在绣娘身边拍摄她飞针走线的照片视频。
“我们化屋村的村民从种地为生、看天吃饭,到现在的农家乐、民宿遍地开花,苗绣加工厂、黄粑加工厂等特色产业渐次兴起,把日子过成了很多人羡慕的样子。”王弢说,立法联络站始终与党委同心同向,发挥自身优势助力黄姜、黄牛、黄粑“三黄”产业发展壮大,助推“农文旅”一体化发展,为推动全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积极因素。
颖川村立法联络站:
“高大上的立法原来也可以这么接地气”
“听民声、察民情、汇民意、聚民智”“基层立法联系点是新时代中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节选)》……
3日下午16点30分,观摩活动走进百里杜鹃管理区普底乡颖川村。木屋的外墙、小道边的宣传栏、法治广场上的展板,均写上了各式宣传内容,吸引不少村民、游客驻足观看讨论,法治建设、民主立法的氛围感满满当当。
与会人员在百里杜鹃管理区普底乡颖川村立法联络站观摩其建设运行情况
“颖川村基层立法联系点成立后,已经组织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贵州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草案)》《毕节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草案)》三部法律法规案,并从群众中征求到3条、在相关单位收集到13条意见建议。”普底乡颖川村支书助理、联络站立法信息员闵治萍说,并向大家介绍联络站在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初步形成的“355”工作思路。
“3”即融合“三大工作”平台,将基层立法联络站与代表联络室、代表之家三大工作平台融合建设,达到机制共建、平台共通、人员共配、活动共办、效果共享的目的。
“5”即实现“五大结合”,结合法治示范点建设、结合基层社会治理、结合高品质旅游景区发展、结合民族团结进步、结合乡村振兴开展工作。
以及发挥“五大功能”作用,聚焦普法宣传发挥“宣传站”功能、聚焦联系联络发挥“连心桥”功能、聚焦社情民意发挥“民意窗”功能、聚焦急难愁盼发挥“监督岗”功能、聚焦学习交流发挥“大课堂”功能。
闵治萍一边介绍一边指向展板上开展相应工作的照片,立法工作座谈会,群众讨论法规草案,宣传民法典、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条例,设置“移动民意收集箱”,调解矛盾纠纷,等等。
“联络站在宣传立法精神、收集群众立法建议时,大多数群众表示很惊奇,‘国家立法大事还要征求我们这些小老百姓的意见,以前感觉很高大上很遥远的事情原来也可以那么接地气’,这让他们更加信法、守法、尊法。”闵治萍说。
与会人员在百里杜鹃管理区普底乡颖川村立法联络站观摩
现在的普底乡,群众遇到民事纠纷和涉法问题时,会主动到联络站咨询法律知识、寻求法律援助,原有的缠访闹访明显减少;景区内也不再有随意摆摊设点、倾倒垃圾、攀折花枝等问题,景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杨柳社区立法联络站:
打通立法普法“最后一公里”
“@所有人:根据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安排,现需对《贵州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草案)》进行征求意见,请各位宣传员认真学习,并于5月18日17:30下班前反馈意见或建议到本群里。谢谢大家!”
“无意见。”
“建议: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城市学校教师、城市医疗卫生人员晋升高级职称前应当具备一定年限的乡村工作服务经历’中的‘一定年限’应予明确服务年限的下限,避免‘蹭基层经历’现象发生。”
“是有蹭基层经历的现象,确实存在不公平竞争。”
“建议总则第7条中‘并应当接受村民监督’修改为‘并接受群众监督’。”……
4日上午8点30分,观摩活动走进织金县双堰街道杨柳社区立法联络站,参会人员毕节市检察院副检察长郭布红用手机拍下了“杨柳社区立法联络站宣传员群”的日常工作动态等资料,准备带回去研究学习。
与会人员在织金县双堰街道杨柳社区立法联络站观摩其建设运行情况
与会人员在织金县双堰街道杨柳社区立法联络站观摩,拍摄下相关资料以备学习参考
据双堰街道人大工委主任谌洪江介绍,截至目前联络站已配合市县开展立法调研征求活动5次,收到建议16条;收集到的58条社情民意,23条法律法规和政策咨询类意见已经组织立法咨询员解答,35条涉及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的也已经转街道办事处进行处理。
“群众对此非常满意。他们觉得在这里不但能参与立法工作,疑问有专业人士解答,反映的烦心事、麻烦事也有人管,他们说‘立法联络站特别管用!’”谌洪江骄傲地说,并详细介绍了联络站开展工作的“三个三”措施。
“三个三”即强化组织保障、队伍保障、制度保障“三个保障”,抓好普法宣传、民意收集、立法调研“三个重点”,注重将立法联络站与代表联络站、与“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街道中心工作“三个结合”。该工作机制践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打通了立法普法“最后一公里”,并丰富了多元化社会治理模式。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立足基层立法联络站的职能定位,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完善工作措施、强化职责落实,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谌洪江表示。(文图:人大论坛融媒体记者 石雨浩 王晓琳 视频:人大论坛融媒体记者 陈 兵 张 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