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人大:奋力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样板
近年来,黔南州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不断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现形式和有效路径,充分发挥人大作为扩大人民政治参与、丰富人民民主生活的平台载体作用,努力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黔南实践样板。
围绕人大代表选举,严格做到机会公平、程序公正、过程公开,发展“最广泛”的人民民主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在换届选举工作中,黔南州人大把坚持党的领导与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有机结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州委关于州县乡人大换届选举会议和文件精神,结合实际,认真落实“两升一降”要求,不断优化换届选举方案,实现了人大代表选举人人平等、地区平等、民族平等,保证广大选民的民主权利,使人大代表直接选举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伟大民主实践。
二是严格审查把关。严格把好代表候选人政治关、素质关、结构关,认真落实“九个一律”不得提名推荐要求,对“代表候选人的提出、确定是否符合法定程序,参加投票人数是否符合法定人数,当选代表是否获得法定票数”等内容进行严格资格审查,严格入口,决不让“带病”的代表候选人通过合法程序当选为人大代表。
三是选好人大代表。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做好选民宣传动员工作,依法做好选举委员会设立、选区划分、选民登记、代表候选人提名、投票选举等各环节工作,充分保证广大人民群众行使选举权,确保换届选举工作风清气正,选举结果人民满意。2021年,全州329万选民依法选出州县乡三级人大代表8885名。
围绕提高立法质量,严格做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发展“最真实”的人民民主
一是坚持问计于民。黔南州人大不断完善公开、调研、座谈、咨询、评估、论证、听证等机制程序,从立法项目确定到法规草案起草,从草案审议到评估论证,从修改完善到表决通过,将公众参与融入立法工作的全过程。如,对《黔南州自治条例》进行全面修改,先后组织有关人员到省内外有关民族自治地方考察8次,深入州内各县(市)和州直单位,召开各种座谈会、论证会60余次,直接听取了1800多人次的大量意见和建议。
二是聚焦短板弱项。黔南州人大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如,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幼儿园“入园难”问题,深入调查研究,走访群众351人次,收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54条,扎实推进《黔南州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立法工作,为黔南学前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三是突出特色亮点。按照“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原则,扎实推进地方“小切口”“小快灵”立法,截止目前,黔南州共制定单行条例12部、地方性法规8部、修改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地方性法规4部。如,为保护“中国天眼”安全有效运行,制定了《黔南州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电磁波宁静区环境保护条例》。再如,为保护三都水书文化,制定了《黔南州水书文化保护条例》。
围绕提升监督实效,严格做到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发展“最管用”的人民民主
一是坚持监督议题问需于民。近年来,黔南人大围绕全州公立医院改革、村级卫生室建设管理、就业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户籍制度管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开展监督,一大批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督促解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如,瓮安县人大聚焦“十件”民生实事,探索通过采取票决出政府办理的民生实事项目,使民生实事项目更加符合民需、贴近民意、惠及民众,更好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推动重大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实现民生实事由“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的转变。
二是坚持监督过程问政于民。为了能听到更多原汁原味的百姓声音,使人大监督更好地接地气,黔南州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监督方式方法。如,黔南州人大坚持邀请人大代表和群众列席常委会,依托黔南热线、黔南电视台、山水黔南等媒体,对常委会会议向社会公开进行现场图文直播和现场录播,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常委会依法履职全过程,努力形成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的合力。
三是坚持整改落实问效于民。为确保监督工作落到实处、不走过场,黔南人大探索实施“小切口”介入、“大纵深”调研、全方位监督的工作机制,从常规方式到硬核举措,从事后跟进到全程参与,围绕一个议题真抓实干、真督实查,让人大的监督真正“长出牙齿”并“咬合有力”,着力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一环。如,龙里县人大邀请县人大代表参加政府采购和工程项目监督网建设督查,紧盯工程项目和政府采购项目实施,构建“系统算、实地查、群众督”的监督网,着力发现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作风、腐败问题,推动工程项目和政府采购项目在“阳光”下运行。截至目前,平台共收录全县101家单位信息1308条,涉及资金442.9亿余元。(供稿:黔南州人大常委会 杨盛德 冉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