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赫章县人大常委会:多措并举推进代表履职平台示范建设工作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11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为推进人大代表履职平台示范点建设进程,赫章县人大常委会在原来建设的基础上,升级打造铁匠乡、兴发乡和珠市乡3个人大代表联络站,新建铁匠乡响水社区、兴发乡中营村和珠市乡青杆村3个“人大代表之家”。

  抓组织领导,全面推进平台建设。赫章县人大常委会在县委的领导下,在毕节市人大常委会的悉心指导下,常委会领导多次组织县人大相关委室同志到其他县区学习交流,深入全县30个乡镇(街道)、村调研指导,召开党组会议、主任会议对代表联络阵地建设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并将相关意见建议向县委汇报,得到了县委在人、财、物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全县30个乡镇(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按照“六有”标准(有场所、有设备、有制度、有经费、有人员、有记录)全面建成,30个乡镇(街道)均建立了人大代表网上联络站,并在相对集中的村建立了60个人大代表联络室。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关于示范点建设的要求,铁匠乡人大代表联络站已完成了示范点升级打造,铁匠乡响水社区完成了“人大代表之家”示范点建设。7月7日,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兴发乡和珠市乡人大相关同志到铁匠乡现场观摩后召开了推进会议,对人大代表联络站示范点和“人大代表之家”示范点建设再安排、再部署,确保7月底完成示范点建设。

  抓制度建设,有效促进规范管理。为了实现对联络站(室)的规范化管理,赫章县所有线下联络站(室)均建立《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制度》《人大代表联络站站长、副站长、联络员职责》《人大代表联络站学习制度》《人大代表联络站活动制度》《人大代表联络站接访走访选民制度》《人大代表联系室工作制度》等十余项制度,并制作《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活动)记录》《人大代表联络站接待(走访)台账》等相关台账资料。通过不断完善代表信息公示、选民接待、问题处理流程等制度,落实代表进站活动制度、群众反映问题分析研判机制、处理结果的反馈留档制度等,切实用制度保障代表联络站(室)作用的发挥。

  抓学习培训,全面提升能力素质。赫章县人大常委会积极顺应新时代人大工作的新要求,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络站(室)的学习功能作用,由各乡镇人大主席团统一安排,定期不定期组织各自区域的代表到相应的联络站(室)开展集中学习,重点学习了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宪法、地方组织法、选举法、代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切实增强了各级人大代表的业务素质和法治观念,让广大代表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法律所赋予的神圣职责。特别是在“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工作中,涌现了大量先进典型代表。如省人大代表龙玉辉在珠市乡青杆村组织村民成立合作社发展种养殖业,年产值达160万余元,稳定带动40余户困难群众就业;赫章县可乐乡人大代表柯曾玲个人种植苹果100余亩,年收益60余万元,并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苹果100余亩,带动10余名群众务工,年人均务工收入3万余元。目前赫章县在各个领域选树典型代表20余名,为广大代表树立了示范带动作用。

  抓服务提升,畅通联系群众渠道。赫章县人大常委会始终要求“线上”“线下”联络站在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畅通社情民意反馈上下功夫,让联络站点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切实了解选民意愿,掌握选民要求,积极解决选民诉求和实际困难。各乡镇(街道)人大代表都安排参与选民接待活动,定时定点开展接待,与选民交流沟通,让人大代表更能直观感受民生,更直接了解民情、更自觉反映民意,同时根据收集到的选民需求,及时向党委政府反馈,既解决了大量民生问题,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赫章县自“线上”“线下”联络站建立以来,共接待选民12000余人次,协调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0余起,协调解决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问题300余个,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住房保障、临时救助、医疗、教育等民生问题800余个,切实发挥了人大代表与广大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作用。(供稿:赫章县人大常委会 陈强)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