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安县人大常委会:坚持“三个围绕”为民服务 探索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正安实践”
换届以来,新一届正安县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坚持“三个围绕”为民服务,探索和发展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围绕“服务群众”构建联系机制
为密切联系群众,零距离为民服务,正安县人大常委会构建了五个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
一是织密了一张代表联系群众全覆盖的基层网络。网络以镇(乡)代表联络服务站为中心,辐射各选区,各选区各级人大代表分片区联系广大群众,有什么问题,群众可直接向对应的代表反映。
二是组建了一支代表联络服务团队。团队以选区为单位,以下选的县人大代表为队长,以镇(乡)代表为队员,小事情,镇(乡)代表就可直接解决,解决不了的,下选的县人大代表帮助解决。
三是搭建了一个便民高效的信息平台。平台以微信群或微信小程序为载体,以下选的县人大代表即代表联络服务队的队长为群主,全天候、全覆盖、零距离开展接访、约访、下访“三访”工作。
四是创建了一个联系群众闭环运行机制。制定出台了《正安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活动方案》,修订完善了《正安县人大常委会办理县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规定》,将联系群众工作制度化,闭环运行。
五是建立了一套监督有力的述职测评机制。制定出台了《正安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履职考评办法(试行)》,明确履职内容,通过每年一次的述职评议大会,向群众述职报告工作,接受群众询问、评议和测评,增强了代表的履职意识,调动了代表的履职积极性和主动性。
围绕“民有所呼”深入调查研究
正安县的物业管理工作起步于2007年,前期推进较慢,2012年,县住建局设立物业管理站,专门负责全县物业企业的管理,正安县的物业管理工作才逐步进入正轨,物业服务规模也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22年6月底,正安县城区有物业管理小区59个、物业企业36家,物业管理面积700余万平方米,涉及业主5万余户。
物业管理的不断发展,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工作质量,维护了社区和谐稳定,还增加的大量的就业岗位,解决了大量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但在物业管理的迅猛发展过程中,也一直伴随一些问题的出现,“物管服务态度差、电梯维修慢、保安形同虚设,群众不交物管费、故意破坏卫生、违章乱搭乱建”等,群众不满意,物管不舒服。针对这些问题,县政府相关部门、街道、社区也多次协调处理,但效果欠佳,这引起了各级人大代表的高度关注,并将相关问题形成建议意见提交到县人大常委会。
为深入了解全县物业管理乱象,切实解决物业管理相关问题,县人大常委会由一名副主任牵头,邀请了部分群众代表、县(乡)人大代表组成调研组,深入小区、群众、物管企业、相关部门等,对全县物业管理进行了广泛调研,并形成审议意见转交县人民政府办理。一段时间过后,调研组再次深入小区、群众、物管企业、相关部门等调查了解审议意见办理落实情况。现在大部分问题都得到解决,其他问题也正在解决中。
围绕“急难愁盼”切实解决问题
近年来,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明显提高,进城买房(租房)送孩子读书成为常态,按理说,这是好事、喜事,说明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可是,每年的八、九月份,县教育局局长、各公办幼儿园园长电话都不敢接,希望自己的小孩进某某幼儿园的请求电话太多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入公办幼儿园难,入优质园更难”。
前些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县城区幼儿园建设严重滞后,尤其是小区未根据居住人口规模规划和配建幼儿园或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与住宅建设不同步等,造成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与县城发展不协调。同时,大部分民办幼儿园,都是以住房、商业房改建的家庭式幼儿园,办园环境差,与公办园、优质民办园相比,条件差距大,导致公办园和优质园“大班额”问题非常突出,于是,解决城区学前教育规划建设使用成了正安县城区学前教育的头等问题,也成了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
为切实解决县城区学前教育规划建设使用这个“急难愁盼”问题,县人大常委会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点审议意见给县人民政府办理,一是坚持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做大县城区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二是坚持高质量发展,做强县城区学前教育优质资源;三是坚持高标准办学,做优县城区学前教育保教质量。
县人民政府按照审议意见要求,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步推进、联动管理,城区学前教育规划建设使用取得阶段性突破。据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2022年7月调研统计,城区幼儿园已达21所(公办6所、民办15所),学位7200个(公办3060个、民办4140个),在园幼儿7121人(公办3082人、民办4039人),平均班额29.7人,基本满足了县城区学前教育当前需求,解决了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