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遵义人大:升级代表履职“服务站”架起民主参与“连心桥”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03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升级代表履职“服务站” 架起民主参与“连心桥”

  党的二十大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遵义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人大代表联络站作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的重要载体,持续做好“建、管、用、融”四方面工作,不断提升联络站点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更好发挥人大代表联络站倾听群众心声、反映民情民意、解决困难问题的“连心桥”作用,着力打造全市各级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最佳实践地。

  标准化建站,构筑基层民主平台

  一是统一建设标准。出台《遵义市基层人大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方案》,明确“八有九化”统一标准,规范化推进代表联络站建设(八有:即有场地、有设施、有人员、有制度、有计划、有活动、有记录、有保障;九化:即工作职能规范化、组织机构规范化、硬件设施规范化、工作制度规范化、计划安排规范化、台账管理规范化、代表进站规范化、上墙公示规范化、运行管理规范化)。全市共建成规范化代表联络站253个,实现所有乡镇(街道)全覆盖。二是坚持示范引领。按照“统一部署、示范引领、分步实施”的原则,采取分片包保的做法,指导各县(市、区)统筹抓好代表联络站建设,每个县(市、区)至少打造了1个示范性代表联络站,并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等形式,推动代表联络站建设不断提档升级。全市共打造示范性代表联络站15个,培育出喇叭镇、茅台镇等一批看有形象、说有经验、学有榜样的样板联络站。三是探索延伸触角。各县(市、区)人大、新蒲新区人大工委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推进代表联络站建设向村居、社区、企业、景区等领域延伸拓展。全市共建成村居(社区)代表联络室、企业代表之家、景区代表工作室、代表联系群众服务点等室(家、点)700余个。

  规范化管站,夯实基层民主阵地

  一是建强管理队伍。明确乡镇人大主席团(街道人大工委)负责代表联络站的日常管理,每个联络站设站长1名、副站长1—2名,并配备至少1名联络员。站长由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兼任,副站长由乡镇人大副主席或主席团成员(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兼任,联络员由乡镇人大(街道人大工委)工作人员兼任。同时,要求各县(市、区)人大、新蒲新区人大工委定期组织对联络站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其组织协调和管理服务能力。二是完善运行制度。制定了《代表联络站工作职责》《代表联络站站长、副站长、联络员工作职责》《代表联络站会议制度》《代表联络站学习培训制度》《代表视察调研制度》《代表接待走访选民制度》《代表述职评议制度》等7项指导制度,并统一要求规格标准、规范上墙公示。个别乡镇还探索建立起代表履职积分管理办法,为推进代表联络站规范化管理、更好发挥人大民主民意表达平台作用提供制度保障。三是规范履职台账。各代表联络站统一建立“两本台账”,切实规范联络站运行管理和代表履职行为。一本是联络站工作台账,包括“三单一册两簿”(即年度工作计划、活动安排、工作总结,进站代表花名册,联络站会议记录簿,组织代表开展学习培训记录簿),一本是代表履职台账,包括“五簿一册一档”(即代表视察调研登记簿,代表联系、走访、接待选民群众登记簿,代表向选民述职评议登记簿,代表建议办理登记簿,代表评议政府和人大工作登记簿,代表履职手册,代表履职档案)。

  常态化用站,推进基层民主实践

  一是定期接待走访。按照“直接选举的人大代表属地全部进站,间接选举的人大代表就近自愿进站”原则,推动代表进站履职、接待选民、走访群众。通过确定乡镇赶集日为代表接待选民日、每月组织代表至少开展1次走访活动等方式,广泛听取选民和群众的意见建议,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努力把代表联络站打造成密切联系群众、汇集社情民意的“连心桥”。二是常态开展活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疫情防控、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乡村振兴、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精心组织代表开展专题调研、集中视察、民主评议、人大协商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推进实现代表在闭会期间活动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切实把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到人大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努力把代表联络站打造成助推中心工作、彰显基层民主的“实践站”。三是跟踪督办建议。对代表收集或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建立分类处理和及时反馈机制。对属于乡镇(街道)职权范围内的事项,由乡镇人大(街道人大工委)交办落实;对不属于乡镇(街道)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及时上报县(市、区)人大选任联委研究转办,并将意见建议办理情况及时向代表或群众反馈,让代表的呼声有着落,让人民的诉求有回应,努力把代表联络站打造成代表依法履职、解决民生诉求的“好阵地”。据不完全统计,仅2022年上半年,全市人大代表就进站履职1.17万余人次,接待选民群众1.59万余人次,收集群众意见3800余条,化解矛盾纠纷2600余件,解决实际问题2400余个。

  融合化强站,拓展基层民主渠道

  一是网上网下融合。在抓好实体站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网上站建设,通过信息化赋能,助力代表联络站迭代升级。网上站设有站点介绍、驻站代表、人大动态、社情民意等功能板块,代表可以通过网上及时了解社情民意,群众可以通过网上随时反映问题诉求,实现网上网下有机结合,联系服务群众“24小时不打烊”。全市253个乡镇(街道)均同步开通网上代表联络站,“云履职”逐步成为代表履职新常态。二是功能职能融合。在发挥好代表联络站组织学习、接待选民、开展活动等功能的同时,探索将矛盾纠纷调解、法律咨询服务、社区网格治理、基层民主议事等职能融入联络站,推进“一站多用、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发挥联络站功效,努力使代表联络站成为展示基层人大工作的重要窗口,使发挥代表作用成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三是底色特色融合。在擦亮代表联络站政治底色的同时,结合实际推进特色站点建设,着力把站点延伸到农业坝区、旅游景区、乡村振兴示范点、村民集中居住区,进一步拓展代表联系群众的形式和渠道。

  下步工作中,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根据省人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和运行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分类指导,扎实深入做好基层人大代表联络站的提档升级工作,加快完善以乡(镇、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为主,以村(居、社区)人大代表联络室为辅、人大代表网上联络站线下线上相结合的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全方位网格化阵地体系,不断夯实人大代表依法履职阵地,畅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提升全市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实效。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