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石阡县人大:五级代表齐发力 助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15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近年来,石阡县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省人大“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全县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响应,举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全县以发展茶叶为主导,果蔬药、苗木苗圃、生态养殖齐头并进发展模式,坚持把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上,五级代表在农业战线上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贡献了人大智慧和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周绍军:小茶叶铺就致富路

  全国人大代表、石阡县龙塘镇党支部书记周绍军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示范带头作用,利用好本村及周边村资源优势和与江苏新坝镇支部联建的合作机会,大力发展茶产业,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产业基础。

  “大屯村茶园面积有23000亩,我们坚持想要把本地茶产业做强做大,各个村就不能‘散打’,必须抱团发展。”在周绍军的提议下,2018年,大屯村与周边7个村共同商讨,大家达成一致成立联村党委,以大村联小村、强村联弱村、富村联穷村的方式,互相帮扶,合力做强当地茶产业。

  “村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周绍军说,要把茶产业做大做强,必须发挥村“两委”的示范引领作用。在选配班子时,大屯村把是否能发动种茶、带动种茶作为“两委”班子成员选配条件。他自身更是带头学种茶、学茶叶加工、学卖茶,并要求村“两委”班子成员要成为发展茶产业的多面手。

  现在,大屯村的茶叶卖到了北京、上海、重庆等地,还远销德国、日本等国家。大屯村从过去零星种植的600多亩老茶园,发展到如今的2.3万亩茶园,在产业振兴上辛勤绘出了乡村振兴的精彩画卷。茶产业红火,村民腰包鼓。大屯苔茶产量3000吨,亩产值低的也有3000元,高的达到7000元,村民人均收入11000元。眼下,周绍军最上心的一件事就是做好“联建”。

  “把握好东西部协作的大好机会,我们还要把联村党委‘联’到省外去。”周绍军说,做好了支部联建、党员联战、群众联亲,把产业市场化,就能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省人大代表黄秀金:仡佬风味小吃里的“幸福味道”

  “我以前是餐饮行业的小老板,现在要做群众增收致富的带头人。”谈起多年来的变化,省人大代表、石阡县坪山乡佛顶山村党支部书记黄秀金说,当选人大代表,就要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

  在乡村发展上,黄秀金结合村寨实际,不断探索适合村里发展的路径。经过多次的干部群众协商,最终决定把目光投在乡村旅游上,并以此为纽带,继承创新出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小吃——黄水粑。

  在黄秀金的带动下,外人眼里的“穷山”变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靠山”,传统的优质资源转化成了经济资源,鲜为人知的佛顶山村也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景区,常年都有不少远方游客慕名而来。

  黄秀金介绍,佛顶山村立足于集体经济,注册了“黔乡姊妹”品牌商标,建起了自己的黄水粑加工厂,可日产一万个黄水粑,通过“黔乡姊妹”抖音平台进行直播销售,每天都是供不应求。

  “风雨致富路,我们要扎根基层一线,带领群众朝着美好生活阔步前行。”黄秀金说。

 

  铜仁市人大代表邹林:把农业产业做实、做精、做强

  铜仁市人大代表、石阡县农业农村局长邹林把农业产业做实、做精、做强,依托全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将绿色发展理念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充分利用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积极依托优质水源、丰富草原、广阔林原走出一条“林下生金、生态富民”的新路子。

  截至目前,全县生猪存栏20.07万头,生猪出栏21.63万头,猪肉产量1.90万吨,实现产值 8.21亿元。牛出栏3.6516万头,牛肉产量4747.08吨,羊出栏8.9566万只,羊肉产量1746.78吨,牛羊综合产值达8.019亿元。发展蜜蜂12889群,产量202吨,综合产值0.6413亿元,家禽出栏362.4万羽,禽蛋产量2.09万吨,实现综合产值7.2175亿元。水产品产量5974吨,实现渔业总产值1.48亿元,完成和落实推广稻田生态养鱼面积45000亩。

  在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邹林全力衔接好现行农业农村政策体系、农业制度保障、农业保险、农业农村社会化公共服务等农民真正关切的事项,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用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践行了一位人大代表的职责。

 

  石阡县人大表李文锋:水经济和致富果

  仲夏时节,走进铜仁市石阡县大沙坝乡,沃野披绿,田畴织锦,任家寨村黔域一方水厂内,机器轰鸣,自动生产线不停转动,一件件成品饮用水即将销往贵阳、山东等地。石阡县人大代表、大沙坝乡副乡长李文锋说:“去年产值超600万元,分红超100万元。”

  长期以来,李文锋带领群众发展产业,优化环境,增收致富,大踏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全村农业产业化发展,村寨规范化建设,民心真情凝聚。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

  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成立了“石阡县大兴源泉山泉水专业合作社”和“石阡县绿野康农牧专业合作社”,通过组织共建、发展共商、资源共用、风险共担的“五共机制”,让“村社合一”真正干出了“1+1大于2”的产业效益,逐步实现股份全民化、农民职业化、社员专业化。

  2017年,仅试运行三个月产生收益40余万元,创收集体经济15万余元,2017年、2018年共计分红84万余元,2019年分红72万余元。两个专业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发展精品水果1000余亩,带动当地群众务工达8000余人次,用工总收入达180余万元,成为石阡县集体经济发展的样板。

 

  坪地场乡人大代表刘明贵:肉牛养殖养出幸福生活

  石阡县岩顶寨,是悬岩之巅的村寨,条件艰苦、交通不便。坪地场乡人大代表、石阡县坪地场乡岩顶寨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刘明贵紧扣做好产业结构调整这篇文章,牢牢拽紧肉牛产业发展的“牛鼻子”,2017年5月22日成立贵州犇亿农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于,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成为村里有名的致富带头人。

  “当时得到老百姓的支持,有很多土地不要钱,然后我就种上牧草,加上当地野生草原丰富,发展养殖还算顺利。”从十多头牛到几百头牛的养殖规模,正忙着与工人们精心照料圈舍里肉牛他,谈到养牛发展之路,刘明贵打开了话匣子。

  经过发展壮大,如今的肉牛养殖基地已经形成规模,配备有标准化肉牛圈舍、饲料加工厂房、防疫消毒及粪污处理设施等,刘明贵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辐射带动周边乡镇的70多户农民发展养殖业,户均增收1.5万元以上。

  今天的岩顶寨村焕然一新,在贵州犇亿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肉牛养殖场的示范带动下,全村有肉牛零星养殖户60多户,肉牛养殖“滚雪球式”逐渐壮大,群众的生活越过越好,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