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江口县凯德人大:“三好”模式用好联络站 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

发布时间:2023年02月14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投身疫情防控一线、助力抗旱保丰收工作、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重点项目建设建言献策……在凯德街道辖区内,随处可见人大代表履职的忙碌身影。

近年来,凯德街道人大工委把代表联络站作为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通过推进人大代表联络站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和常态化运行,切实打通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架起听民意、聚民智、惠民生的“连心桥”,形成了“联系零距离、服务全覆盖、履职大提升”的履职为民“新常态”,人大工作新气象得到进一步展现。


建好联络站,联系选民“零距离”

走进凯德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醒目的标识映入眼帘。联络站内办公设备一应俱全,墙壁上展示着联络站工作制度、年度计划、接待群众工作流程、驻站人大代表的相关信息、代表履职风采、代表承诺事项等内容,一旁的书架整齐摆放着宪法、监督法、代表法等法律书籍及各类学习资料。文件柜里,人大代表的履职档案依次排开……这些,是凯德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的“标配”。

人大代表联络站是密切联系群众、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平台和有效载体。凯德街道人大工委坚持“因地制宜、立足实际、注重实效”的原则,严格按照“六有”标准进行建设,于2019年底将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建在江口县最大的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梵瑞社区,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设有议事室、学习室、接待室、风采室、办公室、档案室6个功能区,辐射服务辖区3个社区、6个村,成为了人大代表接待群众、学习交流、活动培训的重要场所以及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平台。

目前,凯德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共有驻站代表19名,其中女性代表5名,非党员代表6名。


(凯德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阵地)


管好联络站,服务群众“全覆盖”

凯德街道人大工委坚持制度先行,制定了凯德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制度、凯德街道党工委班子成员和人大工委成员联系代表制度、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制度、人大代表接待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制度等规章制度,制作了驻站代表个人信息栏及工作岗位台,人大代表进站接待选民活动公告,并及时将各项制度、信息栏、公告规范上墙。

同时,通过建立健全人大代表学习培训、人大代表接待日、人大代表走访接待选民登记、信息公开、意见建议处理反馈等一整套规范运作流程,详细规范人大代表在学习活动、视察调研、联系走访选民等方面的工作,形成“来访有登记,登记有反映,反映有处理,处理有结果,结果有反馈,反馈有记录”的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模式,以“管”促“用”让人大代表联络站真正“动”起来、“活”起来。

凯德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还成立了联络站议事协调小组,明确了人大联络站专职工作人员,确保联络站工作有人抓、有落实、有成效。


(人大代表联络站制度上墙)


用好联络站,履职能力“大提升”

“我上个星期才到联络站反映梵瑞社区A21栋地下排污管堵塞,影响居民生活质量,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个星期他们就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了,人大代表是真心的把老百姓的事情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梵瑞社区搬迁群众吴大哥说。

凯德街道人大工委按照代表联络站“周接访、月反馈、季活动”机制和“五定管理”模式,深化“一站一主题”活动,将联络站作为代表的“加油站”、群众的“服务区”、部门的“意见箱”,实现了“从‘有问题等代表’到‘有问题找代表’的转变,进一步激发代表履职活力,让代表在比、学、赶、超中主动担当作为。


(县人大代表张仁华到联络站接访选民)


2022年以来,组织人大代表进站开展学习培训10余次,开展调研活动8次,开展视察活动2次,开展执法检查3次,共进站接待选民群众300余人次,整理意见建议100余条,已办理100余条。征集包括“修建防洪堤”“高速路段改道”等在内的11项民生实事项目,并明确代表进行督办。同时,充分利用贵州省人大网上联络站平台发布人大代表履职动态,2022年,共计发布人大动态234条,社情民意201条,代表风采295条,联系群众175条,学习资料10条。(李娟娟)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