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毕节市人大:以“点”为弦奏响新时代毕节建设示范区的立法强音

发布时间:2023年02月17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2022年,毕节市人大法制委(常委会法工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及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毕节市人大常委会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人大法制委和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精心指导下,加快完善地方性立法体系,立法数量创近年新高,大力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成果丰硕,各项工作呈现新亮点、焕发新气象、取得新成效,以“点”为弦,奏响了新时代毕节建设示范区的立法强音。


党委领导 定向领航

以“干”的劲头夯实“主阵地”

毕节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决策部署,为地方开展立法工作定向领航。2021年7月,毕节市人大常委会成功申报为全省唯一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年多来,充分发挥立法“直通车”、民意“连心桥”的功能和作用,助力国家高质量法治建设。通过“四个强化”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该项工作得到毕节市委书记吴胜华、市长吴东来同志的充分肯定,吴胜华同志还殷切希望“市人大常委会一如既往充分发挥好国家立法‘直通车’、民意‘连心桥’的功能作用,讲好‘立法故事’,形成特色品牌,走在全国前列”。

——强化建章立制,规范工作运行。毕节市委行文成立以市委书记为组长、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为常务副组长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毕节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领导小组。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关于加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的实施方案》等,明确基层立法联系点的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工作职责、工作流程,为加强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提供保障。

——强化示范引领,实现跨越发展。坚持以基层立法联系点示范建设为引领,助推毕节民主法治建设。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王瑞贺亲临毕节为“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授牌,充分肯定毕节工作成效。圆满召开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现场推进会,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飞跃出席会议对毕节立法工作提出要求,通过现场观摩、座谈交流等方式,促进各基层立法联系点学习借鉴,共同提升,实现跨越发展。

——强化设点布局,畅通民意渠道。整合全市资源,在全市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34个,范围涵盖政府部门、司法机关、乡(镇、街道)、社会组织、村(居)等,逐步扩大覆盖面,实现群众可在“家门口”为立法建言。一年来,市级各基层联系点反馈意见建议1200余条,获吸收采纳100余条,在全省建设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提供“毕节样板”。

——强化调查研究,贡献毕节智慧。通过采取座谈调研等方式深入基层群众,利用基层立法联系点优势,先后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强制执行法(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等10部法律草案开展意见征询工作,向全国人大上报修改意见建议160条,获吸收采纳16条,为国家立法贡献毕节智慧。


创新亮点 保驾护航

以“实”的作风种好“责任田”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立法工作紧紧聚焦改革决策发展和群众所思所盼所愿开展,不断实现“三个提升”,切实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为助推毕节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立法数量和质量实现双提升。2022年,向省人大常委会报批4部条例和1项决定,其中韭菜坪景区保护条例是毕节与六盘水两市人大常委会协同立法的典范,推动解决韭菜坪景区“一山两治”中旅游资源开发不协调、执法监管力量不均衡、法律适用不统一等诸多问题,切实用法治力量为贵州屋脊韭菜坪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开创全省设区的市协同立法的先河。

——党委统筹保障法规实施效果得到提升。积极探索立法工作机制建设,毕节市委出台全省首个《关于全面加强地方性法规贯彻实施的意见》,形成更加规范和完善的立法工作机制,确保法规颁布后得到有效贯彻落实。2022年,毕节市委先后就《毕节市乡村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毕节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毕节市供热用热管理条例》召开法规贯彻实施会议,确保毕节市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得到贯彻实施。

——全方位讲好毕节立法故事得到提升。加强立法工作和立法故事宣传阐释的力度,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报送工作材料5篇。其中,1篇刊发全国人大法制工作简报,3篇编印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办公室简报,1篇得到中国人大杂志、中国人大网、全国人大微信公众号宣传报道。特别是《国家立法直通车的毕节实践》在全国人大相关平台刊载后,得到“人民代表报”“学习强国”“当代贵州”等多家媒体转载。向全国人大法工委报送的立法工作5分钟宣传短视频获“央视频APP”转播。此外,省人大常委会《人大论坛》杂志用8个版面全面地报道毕节市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在全省各市(州)中属首次。


谋划新篇 扬帆起航

以“新”的姿态点亮“前行灯”

地方立法工作没有“暂停键”,只有“快进键”;没有“休止符”,只有“催战鼓”。新的一年,毕节市人大法制委(常委会法工委)将围绕市委书记吴胜华作出的“形成特色品牌,走在全国前列”的指示要求,紧扣健全完善地方法治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总目标,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理念,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力推动地方立法、基层立法联系点等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取得新突破,切实以良法保障善治,为奋力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建设百姓富生态美活力强的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作出人大贡献。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牢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立法工作的始终,编制立法项目时及时向市委报告。立法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及时向市委请示,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立法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

——坚持服务中心大局,提高地方立法质量。围绕市委中心工作,科学编制2023年立法计划,重点对物业管理、餐厨垃圾管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海绵城市建设管理、院前医疗急救等五个方面开展立法,为“法治毕节”示范创建、全市高质量发展贡献人大力量。

——坚持法规实施监督,提升法规执行实效。拟请毕节市委出台《毕节市地方性法规贯彻实施情况报告制度》,加快形成地方性法规在顶层设计、起草制定、贯彻实施、跟踪问效等各环节的“闭环”管理机制,确保法规规定的内容从“纸上”落到“地上”,进一步做好法规贯彻实施的“后半篇”文章,切实提升法规实施的效果。

——坚持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切实维护法制统一。围绕“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的备案审查工作要求,建立健全人大与“一府一委两院”备案审查工作运行衔接机制,积极推进全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备案审查工作情况报告,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不断创新法律监督工作方式方法,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切实维护法制统一。

——坚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增强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质效。持续发挥好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的“直通车”作用,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国家立法贡献毕节智慧和力量。2023年2月6日,全国人大微信公众号发布《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奋进答卷——十三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五年工作回顾》一文,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根本政治制度绽放新光彩”部分,以349个字的篇幅介绍毕节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情况,高度评价为“这是我国开门立法、民主立法的一个缩影”。这既是对毕节市人大常委会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工作的肯定,更是鞭策和鼓励。以此为契机,注重在“三个方面”下功夫,扎实推进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工作。首先,在激发群众参与立法上下功夫,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立法的热情,积极为国家立法建言献策、贡献毕节智慧。其次,在健全工作机制上下功夫,健全完善立法意见建议民意征集、吸纳、反馈、激励等机制,发挥好立法直通车、民意连心桥作用。再次,在传播毕节好声音上下功夫,扎实做好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建管用”工作,以“示范点”建设带动全市各基层立法联系点发展,不断探索总结工作经验,力争“形成特色品牌”,向最高立法机关发出毕节好声音,讲好“毕节故事”,为奋力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建设百姓富生态美活力强的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作者:兰 钰)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