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市人大:创新机制 推进闭会期间人大代表积极履职
近年来,凯里市人大常委会紧贴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始终坚持代表主体地位,全面加强机制完善、平台搭建、建议办理和代表培训,努力在代表主题活动中体现温度、密切联系群众中拓展深度、保障代表履职中加大力度,不断探索新时代人大代表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
完善机制 保障代表履职。下发《凯里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联系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办法(试行)》《凯里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联系选区选民办法》,推动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选区群众常态化、长效化,通过集中座谈、业务指导、深入调研、走访慰问等方式更好地发挥“双联系”工作制度效能和载体作用。开展代表向选民述职试点,48个选区60名代表向选民进行述职,加强选民对代表的监督,增强代表履职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制度,2022年以来,100余名代表受邀列席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制定印发代表工作计划、议题视察调研和执法检查代表分组名单,结合代表职业特点和专业特长,组建23个代表小组开展闭会期间常态化履职活动,200余名代表受邀参加执法检查、视察、专题调研、座谈会等活动。组织代表参加司法机关庭审旁听、重点案件听证等活动70余人次,有效拓宽代表深度参与监督渠道。
搭建平台 推动代表履职。积极搭建履职平台,纵深推进代表联络站建设,印发《关于推进代表联络站常态化规范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切实发挥联络站作为提升代表履职能力的“加油站”、密切联系群众的“连心站”、收集社情民意的“汇聚站”、推动区域发展的“议事站”的作用,20个代表联络站和33个代表联络室得到全面升级,常态化开展接待联系选民活动,助推矛盾纠纷化解,真正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加强信息化建设,完成21个网上联络站信息库更新工作,收集社情民意500余条,实现人大代表和选民群众“线上”“线下”双互动的新格局。组织开展2022年度全市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交叉观摩评比活动,逐步形成全市联络站建设“比学赶超、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以活动为载体,积极谋划、采取有效措施引导代表融入市委中心工作大局,先后开展了“高质量发展暨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创文巩卫·代表在行动”“抗击疫情·代表在行动”“庭院美化·代表在行动”等系列主题活动,号召全体代表融入市委中心工作第一线,在各类急难险重的主战场冲在前线、干在前列,各尽所能、各展所长,为凯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
办实建议促进代表履职。按照“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的要求,在建议提出、交办、办理、督办、答复等环节持续优化管理服务。认真组织代表充分调研,深入了解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群众关注点,强化建议撰写指导,严把代表建议质量关,使代表建议更加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更具针对性和落实性。及时交办代表建议,认真落实督办制度,注重加强与代表沟通,不断探索新路径新办法,重点抓好会前调研、建议把关、重点督办、评价激励等关键环节,通过重点建议由四大班子领导亲自督办、主任会议成员领衔督办、各专工委办跟踪督办,有力推动了代表建议办理落实。同时,人大代表参与建议办理全过程,对意见办理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人大代表与意见承办单位面对面交流,参与研究制定办理方案,列席相关会议,参与具体办理如察看现场、调研相关情况、共商办理途径、查验办理结果等,提高了承办单位的办事效率,促进了办理措施更加具体有效。2022年代表提出的214件建议如期办理答复,满意率达100%,实现满意率、落实率“双提升”,推动代表建议真正从纸上落到地上,从答复满意到结果满意。
强化培训帮助代表履职。换届以来,凯里市人大常委会把代表学习培训放在突出位置,不断加大培训力度,根据不同培训对象,分类组织开展人大代表和干部培训。2022年8月,举办人大代表及人大干部履职能力培训会,市人大代表及人大干部近300人参加培训,系统学习领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监督法和人大监督工作、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等基本知识和国发〔2022〕2号及“桥头堡”文件精神。2022年9月以来,先后组织人大代表和干部分批次外出宁夏、青海、内蒙古、遵义等地参加专题学习培训,通过培训让人大代表和干部熟悉和掌握履职必备的法律和专业知识,增强代表依法履职能力和水平。同时,为代表订阅《人大论坛》、寄发《怎样当人大代表》《凯里人大》等学习资料,为代表依法正确履职奠定坚实基础。(供稿:凯里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赵龙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