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出责任 “答”出承诺——沿河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5月30日,沿河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对优化营商环境进行专题询问,问法定职责,问问题原因,问整改措施。14名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询问,2名县人民政府负责人、11名政府部门负责人回答了提问,营商环境评估指标涉及的部门负责人、商会代表、企业代表、营商环境义务监督员、部分人大代表、乡镇人大主席和人大街道工委主任等61人旁听了询问情况,询问会上通报了调研收集的36个问题。这次专题询问是沿河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开展的第二次询问监督。由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带头询问,由政府常务副县长、副县长同时到会听取问题通报和应询,在沿河人大尚属首次。
提前准备,精心谋划。会前,为贯彻《贵州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针对我县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考核全省排名挂末,县人大常委会专门制定工作方案,组建2个调研组,从4月27日开始,分别到10项考核指标的牵头单位、国有企业、多家民营企业、商会进行调研,收集优化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意见建议(45条),掌握情况并分析营商环境现状。5月23日,县人大常委会召开专题询问会前沟通会,组织对收集到的问题和意见建议、以及拟询问的问题进行了梳理。经过精心准备,县人大常委会从制度机制、政策导向、政务服务、行政执法、社会环境等方面整理出了18个询问问题,让专题询问更加客观、真实地体现民情、反映民意。
直面问题,精准询问。会上,听取了2022 年度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结果分析报告;通报了县人大常委会优化营商环境调研收集36个问题,18位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我县营商环境工作中有关政策落实、法治环境、政务服务、要素保障、干部作风等方面的问题,代表群众和企业发问,问疑惑、问原因、问作风、问责任,直面问题,较真碰硬,不遮不掩,11个政府工作部门(或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现场作答,答原因、答对策、答承诺,专题询问取得了良好效果。
虽始于问,不止于答。会议强调,此次专题询问,不仅是宣传法律法规之问、压实法定职责之问、推动问题整改之问,还是提升营商环境,压紧压实责任,跟踪问效的询问会。强调询问不是目的,关键是要“改得好、做得好”,最终落脚点是解决问题、抓好整改落实。指出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会议要求,县人大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要结合专题询问答复情况,加强有效办理跟踪监督,做好专题询问“后半篇”文章,推进人大监督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