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 | 贵阳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凝心聚力“强省会”
实施“强省会”行动,既是贵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主抓手、集结号,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在贵阳的具体实践。近年来,贵阳人大常委会坚持尊重代表、依靠代表、服务代表,充分发挥代表来自人民、扎根人民的特点和优势,紧密围绕“强省会”工作大局,认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权职责,形成“一条心”、服务“一盘棋”、拧成“一股绳”,为全面推进“强省会”凝聚代表智慧、贡献人大力量。
在立法工作中扩大代表参与,更好发挥代表的“参谋员”作用。紧密聚焦“强省会”的立法需求,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的作用,积极引导各级代表参与立法项目库建设、年度立法计划制定、立法调研、法规起草审议等各环节工作,让立法之路载满浓浓民意,为“强省会”提供更加精准的法治保障。比如,针对代表反映的贵阳停车难问题,在与市政府相关部门会商后,迅速把开展《贵阳市停车场条例》立法工作纳入年度立法计划;在立法调研过程中,邀请各方面代表参与,充分论证立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夯实了立法的民意基础;在审议过程中,研究采纳了代表提出的规范非机动车停放等意见建议,使法规更加完善、更加实用。
在监督工作中吸纳代表参与,更好发挥代表的“评判员”作用。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在制定年度监督计划时,广泛征求各级代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把“强省会”的“八个强”重点任务和代表反映的群众所思所盼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确定监督议题、制定监督计划。在执法检查、专项视察、专题调研等工作中,充分吸纳专业代表小组和基层代表参与,把评判权交给代表、交给人民,让代表看一看、说一说、评一评,既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又推动市委“强省会”决策部署的落地落实。比如,在开展《贵阳市推进文明城市建设规定》执法检查过程中,针对代表现场指出的无障碍设施破旧缺损等问题,要求相关单位立即制定整改措施,并请代表通过暗访的方式检查是否整改落实到位,真正做到让代表满意、让群众受益。
在重大决定中邀请代表参与,更好发挥代表的“督查员”作用。在作出决议决定时,充分发挥专业代表的特点和优势,不断提高决议决定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推进市委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和“强省会”重点工作依法开展。邀请代表参与有关决议决定贯彻实施情况的监督,对总体整改落实情况开展“回头看”,对重点问题整改情况杀“回马枪”,促进人大决议决定落地见效。比如,在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检察建议工作的决定》过程中,积极引导代表紧扣人大职责职能、充分发挥各自的学术和专业优势把脉问诊、建言献策,为形成高质量的《决定》文本提供了重要支撑。在《决定》出台3个月后,组织代表开展了“回头看”,代表们认为相关单位落实快、效果好,《决定》的制度效能正在彰显,对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建议办理中引导代表参与,更好发挥代表的“信息员”作用。按照“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既要重结果、也要重过程”的要求,引导代表紧扣全市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事项、关键问题和现实亟需,提出高质量的议案建议,把基层情况和群众意愿反映上来。建立代表建议主任会议成员、专委会两级领衔督办机制,以点带面促进代表建议办理,推动相关单位解决问题、改进工作。创新开展“代表建议·融媒督办”,用镜头记录承办单位深入基层调研、倾听群众呼声、凝聚群众智慧、发展协商民主的办理过程,提升了代表建议办理的质量和效率,让市民更加直观地了解人大的工作情况、了解人大代表的履职过程、了解人大代表建议的办理结果,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在服务管理中保障代表参与,更好发挥代表的“战斗员”作用。加强代表学习培训,采取“常委会+专题讲座”等方式,不断提高代表的政治能力和履职水平。在代表联络站“建、管、用”上下功夫,积极推动全市人大代表“身入”基层、“心入”群众、“进站”履职。着力提升“聚力强省会,代表作贡献”等主题活动实效,鼓励代表立足本职岗位创先争优作贡献,引导代表围绕招商引资、垃圾分类等热点工作和民生实事建言献策。在召开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时,根据议题内容,邀请相关行业的专业代表以及基层代表列席会议、参与审议,拓宽代表参与常委会工作的渠道,去年以来已邀请18名基层或行业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探索开展市县乡三级大代表向选举单位选区选民述职工作,激励代表主动担当作为、发挥更大作用。(供稿:贵阳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刘宝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