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区人大常委会:建章立制促区乡人大抱团前进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近日,七星关区人大常委会在柏杨林街道阳光社区组织实施的休闲长廊和六角亭项目竣工,小区居民由衷为人大点赞,向代表竖起了大拇指。长廊的建设,很好地解决了三伏天小区群众顶着太阳纳凉的尴尬,更是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在七星关,这样的实事不断落实,这样的好事不断发生。2022年以来,区人大常委会以制度建设为抓手,用督促指导问实效,和乡镇一级人大抱团前进,工作活力不断迸发,人大工作创新出彩,人大制度深入民心。
完善制度聚合力
中央和省委人大工作会议召开后,常委会组织起草贯彻落实方案,将工作任务分解压实到相关部门,构成全区抓学习贯彻的格局。
为进一步健全代表工作机制,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2022年5月,常委会出台“五联五强一推进”实施方案。同时,出台关于设立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从制度上保证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项目顺利落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提高群众对代表工作的满意度,不断增进民生福祉。2023年,常委会相继出台推动乡镇一级人大工作的指导意见和“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工作方案,解决了乡镇一级人大工作怎么抓、抓什么的问题,进一步帮助乡镇一级人大理清工作思路,落实工作责任,选准工作抓手,聚合各级代表助力高质量发展。
制度优则功成。2022年来,在组织代表深入调研、实地走访的基础上,常委会共统筹实施市级、区级民生实事项目共计53个,涉及43个乡镇(街道),争取市级资金240万余元,统筹区级资金600万余元。两级人大在履职行权特别是民生实事办理中办出了人大担当、树起了代表威信、博得了群众赞誉。
在常委会的示范带动下,全区各级人大系统积极将工作亮点向上一级人大新闻宣传媒介和各级媒体推送,讲好了七星关区人大故事、展现了代表履职风采,营造了聚力干好人大工作的良好氛围,亮出了全区人大系统工作创新出彩的成绩单。期间在省级媒体刊载19条新闻宣传信息,在市级媒体刊载68条新闻宣传信息。这些获刊载的信息,突出反映了全区人大工作成效和代表风采。
创设机制添动力
人大代表是人大工作的主体,做好代表工作是做好人大工作的基础,全区现有2800多名省、市、区、乡人大代表,建好代表履职阵地更是基础的基础。
2022年,常委会争取部分市级资金、统筹部分区级资金指导8个乡镇(街道)高标准建成代表联络站(室)8个。按照常委会指导意见,各乡镇(街道)人大结合自身实际大力推进代表联络站(室)建设。目前,全区53个乡镇(街道)均已建成各级各类代表联络站(室)600余个,各级各类代表均已进站开展活动和履职。
联络站(室)建设是全区各级人大积极履职的生动体现,在常委会正向激励机制的作用下,各级人大干部齐心干实事、合力谋发展,推动各级代表履职见成效,聚起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为基层生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夯实基础,“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扎实开展,百花齐放。正向激励,打开了区乡两级人大从下至上互联互动生动局面。
在引导各级人大干部摒弃“船到码头车到站”思想的同时,常委会积极营造“干多干少不一样、干与不干不一样”的良好氛围,兑现激励机制,把一些文化高、能力强、素质好、敢担当的干部推荐到乡镇(街道)人大主席(主任)工作岗位上来,一些年轻干部也被推荐到人大主席(主任)工作岗位上来,为推进乡镇一级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使区乡人大系统始终做到与区委部署一盘棋、一股劲、一条心。
建立指导清单提升落实力
如何指导乡镇一级人大履行好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等人大职权,常委会在强化班子成员分片区指导的同时建立常委会各委室具体工作指导清单,为基层人大工作怎么抓、抓什么指点迷津。
清单紧紧围绕乡镇人大主席团、街道人大工委组织人大代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及中央、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情况;乡镇(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和村(社区)人大代表之家建设情况;乡镇人大主席团每季度召开一次主席团会议、每年召开两次人代会、街道人大工委组织人大代表开展活动情况等核心指标建立,使乡镇一级人大清楚自己该干什么。指导清单建立后,常委会组织由班子成员、委室负责人开展好适时指导工作,实现区乡两级人大全方位多渠道沟通,让乡镇一级人大抓起工作来得心应手。
盘点七星关区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成果,覆盖人大工作方方面面,对一体推进区乡两级人大工作兼具针对性、指导性、实效性,在基层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探索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人大之路,有效提升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基层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