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人大常委会: 采取“三个三”举措全面加强工作机关建设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加快实施《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规划》、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关键之年。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及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两区一典范一基地”战略定位,通过“三个着力”“三个切实”“三个坚持”的“三个三”工作举措,学习宣传贯彻实施宪法法律、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不断提升工作质效,全力建设全面担负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
“三个着力”保障宪法法律贯彻实施走深走实
保障宪法法律实施,是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必然要求。毕节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保障宪法法律的贯彻实施,学习宣传贯彻宪法法律、严格落实宪法宣誓制度、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确保宪法法律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
——着力学习宣传宪法法律。坚持把学习宣传宪法法律作为依法履职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常委会党组会议、主任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研讨会议等方式,不断加强对宪法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运用。积极组织学法用法考试,扎实开展送法进社区活动,坚持把普法宣传同执法检查同步进行,大力推动宪法法律和省、市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深入人心,推动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着力落实宪法宣誓制度。坚持党管干部与人大依法任免相统一,严格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格落实任命人员宪法宣誓制度,实施好拟任命人员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用好毕节人大陈列室加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学习和认识。截至目前,已组织开展宪法宣誓4次24人次、任前法律知识考试4次9人次,推动任免人员坚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自信,不断提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履职意识。
——着力开展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按照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制度机制,围绕“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的工作要求,运用好管理好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信息平台,认真履行法定职责,扎实开展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截至目前,共接收报备规范性文件58件,认真开展合宪性、合法性审查,切实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和法制统一。
“三个切实”推进立法工作取得实效
立法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具有重要意义。毕节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立法工作,充分发挥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围绕中心工作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夯实法治基础,切实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切实制定立法计划。坚持立法决策与改革发展决策相统一,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研究确定立法项目,编制完成《毕节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度立法计划》,确定继续审议项目1件、初次审议项目4件、调研类项目1件,内容涉及绿色发展、社会治理、公共卫生、市政建设、民生保障等方面。在编制立法计划、法规制定出台实施前,及时主动将立法工作涉及的主要制度建设、重大利益调整、重要立法事项向市委报告,不折不扣把党的意图贯彻到立法工作中,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并上升为地方性法规。
——切实开展重点领域立法。增强立法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制定出台2部地方性法规。在助推绿色发展方面,制定出台《毕节市餐厨垃圾管理条例》,加强城市餐厨垃圾管理,保障食品卫生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改善人居环境,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在提升公共卫生水平方面,制定出台《毕节市院前医疗急救条例》,加强和规范院前医疗急救活动,提高院前医疗急救的能力和水平,保障公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大力推进“毕节市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毕节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毕节市物业管理条例”“毕节市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制定工作。
——切实发挥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充分发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毕节基层立法联系点和市级34个基层立法联系点的优势作用,组建708名立法工作队伍,通过开展调研、座谈交流等方式就金融稳定法、慈善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监督法等4部法律草案(修正草案)开展意见建议征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上报有关意见建议66条,切实为国家立法积极贡献毕节智慧。讲好立法故事、贡献立法智慧,毕节市人大常委会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的经验和做法获全国人大法制工作简报刊发,《毕节市:构建“三心”模式全链条推进地方立法工作》获中国人大杂志刊载宣传。
“三个坚持”确保监督工作见行见效
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重要职权。毕节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监督工作,坚决扛牢监督责任,寓支持于监督之中,促进“一府一委两院”加强和改进工作,扎实助推高质量发展、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
——坚持紧扣中心大局谋划监督议题。聚焦建设“乡村振兴新典范”,紧扣农村供水保障、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茶产业发展等谋划监督工作。聚焦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区”,紧扣“市场换产业、资源换投资”、生态环境保护等谋划监督工作。聚焦建设“人力资源开发培育基地”,紧扣就业促进、科技特派员、人才服务保障等谋划监督工作。聚焦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紧扣安全生产、检察院公益诉讼、国有企业改革等谋划监督工作。
——坚持多措并举依法开展监督。专题调研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三块地”盘活、建设大型煤炭储备基地、打造西南地区煤炭保供中心、大宗工业固废整治及资源利用、中心城区提升首位度工作推进、普通高中发展提升、安全生产“行刑衔接”长效机制落实等方面工作情况,切实发现问题、提出对策、推动发展;对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贵州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贵州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未成年人保护“两法两条例”开展执法检查,以法治力量助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听取和审议全市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护机制建立、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新能源产业发展、城市园林绿化、旅游景区建设等方面工作报告和对全市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护机制建立情况开展工作评议。通过打好监督“组合拳”,作出审议意见48条,有力助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取得成效。
——坚持强化审议意见问题清单跟踪督办。根据常委会会议审议情况及审议意见“问题清单”跟踪督办实施方案,制定审议意见问题清单,并及时将全市各级人大代表、人民群众提出的有关意见建议收集、梳理融入审议意见和问题清单,以文件形式交办市“一府一委两院”,明确办理责任、办理时限、办理标准,并通过检查、调研、听取工作汇报等方式进行跟踪督办。截至目前,共交办审议意见问题清单7项34条,扎实做好监督“后半篇文章”,切实增强监督刚性、提升监督质效。
在下步工作中,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将紧紧围绕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依法全面高效履职行权,持续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实施宪法法律法规,着力做好立法、监督等各项工作,在奋力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毕节实践新篇章中积极贡献人大力量、展现人大担当作为。(作者: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信息科 苏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