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万山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成为群众的“幸福驿站”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万山区人大常委会聚焦“实”的主基调,利用人大代表联络站平台,收集社情民意,动员广大人大代表,深入千家万户,协助解决民生问题,在一件件民生小事中,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
“今天过来想反映一个问题,我们楼道口的灯有些没有亮,加上这里老人和小孩较多,出行不方便,希望能及时解决。”
“好的,我们会及时向上面反映,一定会把这个问题解决好。”
在万山镇人大代表联络站里,区人大代表曾庆和正在接待来访的同心社区居民滕召琴。在接访过程中,曾庆和耐心听取滕召琴反映的问题,在详细了解具体情况后,曾庆和与她亲切交流,并提出解决方案,滕召琴反映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滕召琴告诉记者,自打有了人大代表联络站,反映的问题都会及时得到解决,生活是越来越便利了。
“我们把群众反映的问题经过联络站梳理,分类找各级部门,包括党委政府,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可以更多地为群众办实事。”曾庆和说。
万山镇人大代表联络站按照有阵地、有制度、有载体、有宣传、有保障“五有”标准,设置了代表风采室、健身室、阅览室、档案室、活动室、站长室、接待室和咨询服务中心,通过建立规范的日常工作制度,明确15名区人大代表,51名镇人大代表带头学法守法、带头强村富民、带头助推发展、带头美化环境、带头维护稳定,进一步密切了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充分调动了代表履职热情。
“通过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建立,我们在组织协调、服务保障、代表活动、建议办理、履职监督等方面下功夫,不断丰富和完善民主民意表达渠道,让区、镇两级人大代表可以常态化、面对面倾听老百姓的心声,做到联系选民‘零距离’、代表履职‘全天候’、代表监督‘实时化’。”万山镇人大副主席杨胜江表示。
除了搭建好代表联系群众的“平台”,万山镇人大代表联络站还在接待方式上主动探索,由“等待型”向“主动型”转变,由“单人接”向“组团接”转变,由“无主题”接待向“有主题”转变。
叶祯秀所在的犀牛井社区是万山镇老旧小区的集中区,小区基础设施匮乏,一直未安装健身器材,居民希望能够尽快安装健身器材方便锻炼身体,叶祯秀将社区居民的愿望向人大联络站的人大代表反映。
万山镇人大代表联络站接到叶祯秀的诉求后,立刻进行实地查看并与相关联通部门探讨协商,根据小区居民的年龄结构等特点为社区安装了11件健身器材,满足了群众的健身需求。
“反映了之后马上就给我们解决好了,现在可以在小区里面健身,大家都很高兴。”叶祯秀笑呵呵地说。
“在梳理群众的诉求和意见建议后,我们会形成交办函,分送至相关部门,再由我们联络站通过专题会、‘代表有约’等方式进行定期监督督办,并将处理意见反馈给群众。”杨胜江说。
此外,万山镇人大代表联络站还积极探索人大代表星期三活动,将星期三定为人大代表调查、督查、视察活动日,每月第一周星期三对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心声进行议事,督促其办理情况。先后帮助协调解决了居民提出的新增斑马线、修复商业步行街受损地面、水塘坳路面硬化、人行道安全隐患整治等问题。今年以来,全镇共开展接访选民200余人次,通过代表联络站收集建议、意见40多条,走访选民120人次,为民办实事13件,解决民生问题180余个。
履职有平台、工作有机制。万山区持续加强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打造以站为延伸、点为特色的代表履职平台体系。如今,人大代表联络站实现全区11个乡镇(街道)全覆盖,成为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前沿阵地,在推进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区融媒体中心 覃娅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