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烽县人大:抓实“四重点” 激活“四个力”蓄力赋能助推高质量发展
2023年以来,息烽县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省、市人大常委会部署安排,紧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从抓实“提升代表素质能力、规范代表阵地建设、发挥代表‘四员’作用、讲好代表履职故事”四个重点入手,赋能高质量履职,让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优势和人大代表的作用在高质量发展中得到充分发挥,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阳贵安实践新篇章贡献息烽人大力量。
注重强本领,提升代表素质能力,增强高质量履职实力
息烽县人大常委会把代表履职素质能力提升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探索有效路径方法,抓实代表培训,为代表履职“加油”“充电”。
优化培训方式,提升政治站位。针对新时代对人大代表履职的新要求,精心选择培训地点、科学安排培训内容,使培训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围绕提高代表的政治站位、理论素养和法治意识,让代表深刻认识站稳政治立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切实增强代表的政治意识和法治意识,深刻领会自身所肩负的重大责任和使命担当。
拓展培训思路,提高履职能力。围绕“代表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主题,突出“站位、选题、调研、撰写”高质量,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参加履职培训、综合培训、专题培训和其他培训,将人大业务知识与党的理论、法律法规学习相结合,解答代表履职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交流履职活动和为民办实事的方法和技巧。结合代表扎根基层的实际,把助推高质量发展、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动基层治理等内容安排进培训课程,丰富和提高代表履职所必需的知识,不断提升代表服务大局水平。
拓宽参政渠道,提出“精品”建议。加强代表提出建议前的沟通指导、建立健全“提办对接”机制,为代表提出高质量议案建议夯实基础;为代表征订学习资料,及时通报县人大常委会重要活动,拓展代表参政知情渠道;把如何提出高质量的议案建议作为代表参加活动的“必修课”,常态化邀请代表列席县人大常委会会议,参加集中视察、专题调研、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等活动;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到河北、湖南等人大培训基地学习培训,重点对人大监督工作方式方法、如何提出高质量议案建议等方面进行培训辅导,进一步拓展人大代表履职视野,为代表提出高质量建议蓄力赋能。
注重强载体,规范代表阵地建设,凝聚高质量履职合力
息烽县人大常委会高质量推进代表联络站建设,让履职“小阵地”释放发展“大能量”。2023年以来,各级人大代表累计联系选民14328人(次),收集社情民意2676件,形成代表建议297件,解决问题1850件(次)。
精心谋划布局,在建好联络站上下功夫。综合考虑选区大小、代表人数、代表工作和居住地等因素,根据“就近方便,合理布局、资源共享”的原则,充分利用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和村委会办公场所,设置代表联络室。今年,通过合理调整代表联络室布局,代表联络室从年初的47个增加到49个,畅通了社情民意收集反映渠道,打通了代表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对照规范要求,在管好联络站上下功夫。投入资金16万元保障代表联络站(室)规范运行。修订了《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制度》《人大代表视察调研制度》《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制度》等制度,使制度更加符合实际、更加务实管用,并将代表有关信息、工作制度、工作流程等“上墙”公开,让代表履职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以制度促进各级代表进站规范履职,保证代表联络站(室)高效运行。
突出示范管理,在用好联络站上下功夫。按照“五定期”要求,把驻县的省、市代表和县、乡代表划分到相应联络站(室)组成代表活动小组开展活动。围绕党委中心大局、重点工作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精心选题,定期组织开展视察调研,不断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2023年以来,组织开展调研21次328人次,开展视察22次467人次,开展监督27次308人次,收集群众问题意见建议157件,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70余件。
注重强履职,发挥代表“四员”作用,提升高质量履职效力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息烽县人大常委会聚焦党政中心工作、百姓急难愁盼、履职短板弱项,注重拓展代表履职实践,发挥代表“四员”作用(即:社情民意信息员、政策落地宣传员、基层矛盾调解员、民生事项监督员),在心系民生、履职为民中把准重点,确保民主监督有力有效。
紧盯民生事项,助推民生实事落地落实。把民生监督作为人大履职的重要内容,聚焦人民群众期盼,将民生事项、代表建议、群众关切作为人大监督的落脚点,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民生事项监督员的作用,根据不同代表的职业特点和专长优势,有计划邀请代表参加常委会组织开展的执法检查、专题调研、视察评议等活动,引导各级人大代表以“行动力度”提升“民生温度”,督促政府将民生实事项目办实办好,助推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见效,真正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摸清社情民意,全面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把及时掌握社情民意作为倾听百姓呼声、回应民意诉求的有效途径,引导代表当好社情民意信息员,精准了解社情民意,收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第一时间将信息归纳整理后,并通过代表身份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充分利用人大代表在群众中的影响力,聚焦家庭矛盾、土地确权、医患纠纷等民生“痛点”“难点”问题,拓宽代表履职路径,鼓励、支持、引导人大代表参与到信访维稳工作中去,积极融入到矛盾纠纷预防、排查、化解等全过程,让代表们化身调解员,搭建协商平台,通过“面对面”交流谈心,现场处理问题,促进矛盾纠纷解决,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为基层社会治理贡献“代表力量”。
督办代表建议,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通过代表建议督办,层层传导压力,以解决问题和代表满意为目标,要求各承办代表建议的单位在办理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主动与代表保持联系,坚持办前主动征求代表建议,办中及时通报办理进度,办后报告办理结果,让代表随时了解和监督代表建议的办理情况。在代表建议督办过程中,县人大常委会主动邀请代表参与督办,通过现场查看、走访座谈、听取汇报等方式,详细了解建议办理落实情况,对督办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具体督办意见,督促承办单位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不断提高代表意见建议办理的落实率和解决率。
注重强成效,讲好代表故事,激活高质量履职动力
息烽县人大常委会把代表述职作为促进代表高质量履职的有力抓手,让代表在述职中“亮答卷”,选树履职榜样,推进“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走深走实。
晒履职“成绩单”,述职全部覆盖。县人大常委会不断完善“规范、创新、长效”机制,制定了《息烽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履职评价办法》《关于开展息烽县选举产生的贵阳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向息烽县人大常委会述职的实施方案》《关于县、乡(镇)人大代表向选区选民述职工作方案》,要求每位代表在任期内至少述职1次,实现代表述职全部覆盖,通过述职“亮答卷”促进代表自觉依法履职。2022年度,县乡(镇)人大代表述职实现了全覆盖;2023年10月27日召开县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9名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述职。
讲好履职故事,彰显代表风采。在息烽经加快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人大代表冲在前、干在先,留下躬身听民意、真情解民忧的珍贵回忆和闪光足迹。如:县人大代表陈孟菊、王文静、张英等在乡村振兴、城市“一圈两场三改”、农业产业发展等领域高质量发展中作出了积极贡献。县人大常委会推荐有“闪光点”的人大代表作为选树对象,先后对舒红、战国胜、丁光明、钟兴贵、王强进、张静等18位代表进行采访报道,选树履职榜样,展示人大代表立足本职、心系群众、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增强了代表的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激活了代表履职动力。
强化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挖掘人大工作实践的“闪光点”,把握人大工作与高质量发展的“交叉点”,坚持在宣传角度、广度、深度和精度上下功夫,在出精品、上档次、求实效上下功夫,持续聚焦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围绕代表发挥“四员”作用,代表联络站(室)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常态化运行、多元化交流等方面,精心策划,主动沉下去,深入乡镇(街道)、扎根村居,实地调研采访,掌握第一手鲜活素材,采写了消息、通讯、新闻、信息等各类稿件,做实做细了履职“大文章”。截至2023年11月30日,在中央、省、市级媒体平台发布宣传信息248条(次),其中人民网采用1条;《人大论坛》5条;天眼新闻25条;多彩贵州网8条;贵州人大网和贵州人大微信公众号46条(次);贵阳网1条;贵阳人大网和贵阳人大微信公众号120条(次);澎湃新闻4条;腾讯网6条(次);新浪时事看点1条;金台资讯1条;搜狐新闻和搜狐网24条(次)。(供稿:息烽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