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毕节市人大常委会:认真履行职责 助推法治毕节示范创建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23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2023年,毕节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工作职责,全力推动地方立法、备案审查、执法检查等工作取得新成效,为推动法治毕节示范创建、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作出人大贡献。


强化学习宣传,着力提升法治素养

开展学习培训,增强依法履职能力。始终把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及国家宪法法律作为一项重要内容,2023年通过召开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机关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会议各7次、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会议32次、机关党组会议35次、机关党委会议8次等形式,对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民法典、选举法、立法法、毕节市乡村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学习。同时,组织市人大代表及机关干部参加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持续增强依法履职的法治素养、能力水平。

推进普法宣传,营造浓厚法治氛围。根据“八五”普法总体要求及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年度普法计划安排,先后开展“民法典宣传月”、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普法进村社等系列宣传活动10场次,推动宪法法律法规深入人心、有效贯彻执行,大力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强化立法引领,着力提供法治保障

聚焦中心大局,编制立法计划。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立法工作全过程,聚焦全市中心大局,紧扣“两区一典范一基地”战略定位,紧贴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科学民主编制2023年度立法计划,努力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并上升为地方性法规。

坚持问题导向,破解治理难题。根据《毕节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立法工作计划》安排,积极推进地方立法工作,2023年累计制定地方性法规4部。以“小切口”“小快灵”为导向,增强立法的针对性、实效性、精准度,制定全省第一部院前医疗急救地方性法规——《毕节市院前医疗急救条例》,以法治力量为畅通院前医疗急救“生命通道”保驾护航;制定《毕节市餐厨垃圾管理条例》,为餐厨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提供法治遵循;制定《毕节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为规范海绵城市建设管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制定《毕节市多元化解纠纷条例》,引领推动形成合理衔接、协调联动的多元化解纠纷格局。开展“毕节市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条例”立法调研,为建设新时代体育强市探索法治保障路径。

健全制度机制,完善制度供给。为加强和改进毕节市地方性法规贯彻实施工作,坚持立法与法规实施并重,结合全市实际报请市委出台《毕节市地方性法规实施情况报告制度》,进一步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有效解决法治建设中“重立法、轻实施”问题,推动法规落地见效。



强化法治监督,着力履行工作职责

带头遵守宪法,坚定维护宪法权威。严格落实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和宪法宣誓制度,2023年组织任命人员参加任前法律知识考试29人次、宪法宣誓33人次,组织任命人员及有关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历程及理论知识7场54人次,推动任命人员及全市各级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一步坚定制度自信、带头遵法守法。对市人民政府、县级人大常委会报送备案的63件规范性文件开展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切实维护法治统一。

开展执法检查,推动法律有效实施。充分发挥执法检查的作用,对未成年人保护“两法两条例”、民族区域自治“一法两规定”、人民防空“一法一条例”以及居家养老服务、医疗救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贯彻落实情况开展执法检查,认真总结法律法规贯彻实施经验亮点,全面查找法律法规贯彻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聚焦问题导向提出对策建议,推动法律法规得到有效实施。

强化监督质效,推动政府依法行政。依法履行监督职能,2023年听取审议《毕节市“市场换产业、资源换投资”工作情况报告》《毕节市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护机制建立情况报告》等专项工作报告24个,对毕节市人才服务保障、安全生产“行刑衔接”长效机制落实、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三块地”盘活、村级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等开展专题调研,形成审议意见及问题清单进行交办,推动解决突出问题116个,以监督闭环机制推动监督成果转化落实,让“问题清单”变为“成果清单”,推动全市依法行政水平再提升。(文/陈亚光  罗运欢)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