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探索人大代表联络站+基层立法联络站“2345”融合新模式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25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近年来,为充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和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人大工委在市、区人大常委会的领导下,积极探索代表履职新路径、搭建工作新平台,科学整合代表联络站与立法联络站各类资源,贯彻实施《贵州省街道人大工作条例》精神,拓宽人大代表进站履职渠道和立法“三员”共建、共治、共享权利,夯实为民服务“主阵地”,架起联系群众“连心桥”,全力提升人大工委服务搬迁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坚持“两站”共建,构筑线上线下“双平台”

街道以推进驻站代表依法履职为抓手,积极拓宽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内容和形式,让更多群众听到人大“声音”,感受到人大“作用”。一是阵地整合建设实现规范化。在街道人员流动密集的步行街,整合两间临街铺面,按照人大代表联络站“十有”标准和立法联络站“八有”标准,规范建设“两站”实体平台,持续巩固规范化建设成果。二是线上信息处理体现高效率。依托贵州省人大代表联络站线上网络平台,健全社情民意收集—登记—上报—办理—答复—评价闭环运行机制,限期办结辖区人民群众网上反映的各类社情民意,赢得广泛好评,实现“小平台”发挥“大作用”。三是线下交流沟通做到无障碍。邀请驻站人大代表、居民代表和立法“三员”开展接待+走访+征询+座谈,零距离、多方式了解和收集搬迁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实事,倾听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原滋原味的立法声音,发挥好民意“直通车”作用。目前,“两站”实现“两块牌子、两种职能、一片场所”有机整合,达到场地融合、人员融合、功能融合良好效果,进一步提高集纳民意、汇聚民智,提升基层立法质效。


落实“三项”任务,凸显社区治理“法治植”

作为全省单体规模最大的城区集中搬迁安置点,后续扶持始终是街道工作的重心,要实现“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目标,社区治理更是“五个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近年来,街道人大工委始终紧跟党工委工作中心,努力展现智慧和担当。一是强化普法宣传,让“法”深入人心。为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推动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培育更多的“法律明白人”,街道人大工委积极整合综治中心和司法所力量,充分利用营盘山“民法典”主题公园、街道综治中心“开门立法·广聚民智”平台和党群服务站、“乡村振兴大舞台”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氛围,多形式宣传《宪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多途径开展法律法规立法调研、意见建议征询,同时采取驻站代表“接待+普法”形式,立体化展示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多彩的形式,努力讲好人大故事,体现群众呼声,展示代表风采。二是加强执法监督,促“治”取得实效。为确保监督执法,促进守法,深化“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社会治理经验的推广运用,街道人大工委积极坚持党工委领导、人大工委监督、办事处行政实施、社会各界协同参与的原则,压实16个网格304个联户单元6316户搬迁“家长”责任,网格长、党小组长、网格员、联户长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治安秩序井然,“家长”自觉遵守并带领家庭成员守法,街道上下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驻站代表、立法“三员”深入社区走访,宣传未成年人保护、电信诈骗、消防安全、森林防火等,发放宣传单,召开板凳会,面对面同群众沟通交流,教育公众免于受骗,强化居民法纪意识,增强守法观念,引导群众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人大工委加强对法律法规实施后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全程跟踪,督促街道办事处及相关部门依法行政、依法履职,有效控制和防止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发生。三是开展立法征询,厚“植”民主权利。以“接待+征询”或“走访+征询”为抓手,街道人大工委积极搭建群众自治平台,提升安置点“五治”能力和水平。每次联络站收到省、市、区法律法规草案或修订草案征求函后,第一时间采取线上方式,转发驻辖区人大代表、街道立法“三员”和五个社区采集点负责人进行征求;线下各社区采集点利用“干部大走访·服务暖人心”活动及时将法律法规草案纸质文本上门对在家居民进行意见征求,对整户外出务工不在家的,积极通过楼栋单元微信群加大宣传;驻辖区人大代表充分利用进站接待选民或走访选民调研等方式,实时召开院坝会、板凳会、长廊会,扩大征求范围;立法“三员”熟悉文本内容后,街道联络站适时采取线下方式,组织召开征求意见建议座谈会,针对法律法规草案建言献策,提出修改意见、建议研判后按要求上报。有效提升了安置点社会治理效能,切实增强了搬迁群众主人翁意识,提高其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开展“四项”活动,压实代表履职“走督述”


以开展“走访接待选民”“代表调研视察”“民生事务监督”“代表述职评议”等活动为载体,让驻站代表广泛参与辖区各项事务,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决策提供意见建议,形成推动安置点新型城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合力,真正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一是常态化走访接待选民。适时公开驻站代表的接访信息,明确每月15日为代表接待选民日,由驻站代表轮流坐班接待,认真听取选民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及时填写接待选民登记簿,按要求督促办理结束后反馈选民;同时,强化走访联系选民活动,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区代表不少于2人,街道人大工委联系辖区代表每月不少于1次,辖区代表每月走访选民不少于10人。二是划重点做好调研视察。人大工委根据每年的工作要点和计划,针对街道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成效或社会治理中的不足,积极组织辖区代表开展集中视察和专项调研,为党工委工作保驾护航,从而调动代表的工作主动性,激发代表的参与热情和工作担当,让代表自觉走进基层,走进群众。三是多视角开展民生监督。积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在“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工作中展现人大风采。街道人大工委积极整合纪工委力量,以“五个作示范”为抓手,组织代表对2020-2023年来扶贫产业后续管理机制建立情况、中央专项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对广项目资金、代表建议资金等民生项目开展监督活动,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落实、项目按期建成投入使用并发挥效益,惠及搬迁群众;同时开展安全生产法、未成年人保护“两法两条例”执法监督,堵塞监管漏洞,筑牢基础防线,形成工作合力,有效预防刑事案件的发生。四是全覆盖推进述职评议。建立健全代表向原选区选民报告履职情况、代表履职绩效评价等制度,自2022年起,街道人大工委按年度划分,确保辖区7名人大代表2025年前述职评议“全覆盖”,保证代表队伍的先进性和履职高效性。


狠抓“五次”强化,力求自身建设“精准实”

紧盯人大工作重点,以强化“制度规范”“代表培训”“履职尽责”“建议办理”“民主建设”为载体,提高代表工作规范化水平。一是工作制度体系化。积极搭建为民服务阵地,落实代表履职工作平台,按照市区人大对“两站”建设的标准,制定代表联络站和立法联络站相关制度并规范上墙,使代表建设和立法工作有章可依、有规可循。二是代表培训经常化。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第一议题”来抓学习,“第一遵循”来抓贯彻,切实增强代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以及中央和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定期组织代表参加培训,重点学习《宪法》《民法典》《组织法》《选举法》《贵州省街道人大工作条例》等,从而激发代表的履职活力、增强代表的责任意识。三是履职尽责精细化。积极组织辖区代表参加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代表主题实践活动,学习先进工作经验,取长补短,为更好履职武装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同时利用走访接待选民契机,收集群众建议意见,出席好市区人大各项会议,积极履职、替民发声,真正实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四是建议办理实效化。高效推进代表建议项目的实施力度,2022年争取市人大代表建议资金25万元建设2168片区农贸市场,彻底整治了幸福社区马路市场的顽疾和切实解决了7600余名群众买菜远的困惑;2023年争取区人大代表建议资金18.87万元在和美社区、阳光社区补齐公共设施短板,建设休闲长廊六角亭项目,惠及和美、阳光及周边群众19800余人。真正实现了“小资金”撬动“大民生”。抓好社情民意办理答复跟踪力度,对属于人大工委职权范围内的事项或者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交街道人大工委或报区人大常委会办理后予以答复;对属于街道部门职责的,交由街道部门办理,并督促在3个月内办理完结后上报结果到街道人大工委予以回复相关选民。五是民主建设程序化。围绕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聚焦居民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人大工委主动担当,积极回应群众的诉求和期待,不断提升居民的满意度,真正实现“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目标。易地搬迁安置点融入新型城镇化后一系列政策机遇,推动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做主制度体系日益完善,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不断拓展,完善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健全吸纳民意、汇聚民智的工作机制,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正在柏杨林街道徐徐展开。

柏杨林街道探索“两站”融合以来,不仅提高了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丰富了代表的履职形式和工作内容;还拓展了立法“三员”和搬迁群众参与立法的广度、深度和高度,畅通了民众的反映渠道,切实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立法工作的积极性。“两站”的搭建为代表提供了学习交流和议政督政的平台,畅通了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丰富了代表闭会期间的活动形式,进一步密切了代表与群众的联系,确保了民情民意能够及时准确的得到反映和解决,充分发挥了人大代表调查研究、参政议政、宣传引领、示范带动的桥梁纽带作用。真正使“代表联络站”和“立法联络站”成为代表和立法“三员”联系群众的好桥梁、履行职责的好平台、学习交流的好阵地、听取意见的好场所!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