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毕节市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三项措施”探索人大代表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16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近年来,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人大工委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注重用好用活人大代表联络站平台和基层立法阵地,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根植社区、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威望高号召力强的优势,推动人大代表下沉到网格,有效化解群众的糟心事、揪心事和烦心事,从而提高了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驻站接待听民意。街道人大工委积极在步行街整合临街铺面建立人大代表联络站和基层立法联络站,积极搭建辖区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听取民意的实体平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按照市、区人大常委会的工作要求,常态化走访接待选民,适时公开7名驻站代表的接访信息,固定每月15日为代表接待选民日,由驻站代表轮流坐班接待,认真收集选民群众关于民生实事、人居环境整治、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3+1保障、社区未成年人和特殊群体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及时填写接待选民登记簿;人大工委依托群众议事会等民主形式,倾听搬迁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依法依规提出合理的处置意见和建议,从而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倾听民意、反映诉求、疏导情绪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帮助群众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同时抓好社情民意办理答复跟踪力度,对属于人大工委职权范围内的事项或者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交街道人大工委或报区人大常委会办理后予以答复;对属于街道部门职责的,交由街道部门办理,并督促在3个月内办理完结后予以回复相关选民。自2023年以来,7名人大代表共驻站接待选民325人次,收集反映意见建议263件,处置结束263件;反映各类矛盾纠纷问题31件,妥善处置30件,群众满意度达到96.7%。



走访楼栋察民情。为深入推进区人大常委会“五联五强一推进”工作机制,街道人大工委积极督促驻站代表开展走访联系选民活动,认真落实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街道人大工委主任联系区代表不少于2人,街道人大工委联系辖区代表每月不少于1次,辖区代表每月走访选民不少于10人的工作要求,积极发挥人大代表扎根基层、联系群众的优势,主动学习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作模式,人大工委结合原和美、幸福、阳光三个选区分片联系选民和“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的机制,将辖区7名人大代表全部编排到5个社区16个网格中,走访居民征求相关法律法规(草案或修订草案)修改意见或建议。同时在走访工作中,街道人大工委还督促辖区人大代表积极与综治中心、碧海派出所、街道司法所等干部职工共同走访楼栋单元,收集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并积极参与经济纠纷、婚恋纠纷、夫妻矛盾纠纷、邻里纠纷等各类调处工作,着力化解群众间、夫妻间矛盾,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自2023年以来,辖区7名人大代表共走访选民1200余户,与综治中心、司法所等相关职能部门一起收集各类矛盾纠纷问题41件,配合处置39件,群众满意度达到95.1%。

真诚实意解民忧。2023年来,街道人大工委积极探索人大代表参与矛盾纠纷调处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用心、用情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一是代表调处活动常态化。街道积极将“人大代表”调解与“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办事处调解、执法部门调解”有机融合,把四种调解举措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发挥人大代表植根于社区、植根于选民、走访联系群众方便的履职优势,大力构建部门联动、信息畅通、齐抓共管的调解工作格局。二是进站履职调解经常化。利用人大代表联络站和基层立法联络站,积极组织人大代表和矛盾双方当事人进站协商纠纷,不断丰富“联络站+调解”工作体系内容,人大工委主动担当,对群众反映的各类矛盾纠纷及时回应、及时处理,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三是立法座谈活动精细化。利用召开立法座谈会契机,定期或不定期邀请人大代表、社区“三委”、网格长、党小组长、网格员、联户长到立法联络站开展培训会,详细解读相关政策,分析搬迁群众融入社区管理问题症结,对风险化解进行研讨,做出预判,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驻站代表、立法“三员”深入社区走访,宣传未成年人保护、电信诈骗、消防安全、森林防火等,发放宣传单,召开板凳会,面对面同群众沟通交流,教育公众免于受骗,强化居民法纪意识,增强守法观念,引导群众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人大工委加强对法律法规实施后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全程跟踪,督促街道办事处及相关部门依法行政、依法履职,有效控制和防止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发生。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