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锦屏:“五个强化”推动县乡人大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07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时代答卷,承载着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更是新时代人大工作的使命。近年来,锦屏县人大常委会把服务保障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建设作为履职主线,以“五个强化”为抓手,持续在提升履职效能上出实招、务实功,使人大履职过程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过程,成为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过程。

强化政策宣传激发振兴干劲。锦屏县采取县人代会、县人大常委会、“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推进会、乡镇人大工作会、县人大机关干部会等会议宣传的形式,发动县人大机关干部、农村人大代表采取院坝会讲、田间地头讲、房前屋后讲等方式,进入农家,宣传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精神,宣传中央1号文件和党的惠农政策,宣传全国两会精神,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畅通了宣传到户最后一米,宣传工作做到了不漏组不漏户。通过学习宣传,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投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干劲。

强化工作指导提升振兴水平。锦屏县建立健全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分工联系乡镇人大工作制度,做到每个乡镇有一名县人大常委会领导联系,每月深入联系乡镇开展联系指导1次以上,辅导有关乡村振兴促进法知识,探讨乡镇人大如何在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积极作用,指导乡镇人大制定工作方案,指导建设好、运用好乡镇人大联系人民群众平台,在有固定场所、有牌子、有人员、有设施保障的基础上,坚持好值班制度、工作制度,建立好台账档案。将乡镇内的省市县乡四级人大代表全部编组进平台,实现代表全员进平台全覆盖。加强对乡镇人大开展执法检查、工作评议、代表视察、办理代表建议等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升乡镇人大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能力水平和农村代表在乡村振兴中履职水平。

强化执法检查夯实法律保障。乡村振兴促进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利器。近年来,锦屏县人大常委会持续对乡村振兴促进法开展执法检查和审议意见整改落实的跟踪督查,坚持“听”与“议”、“查”与“评”、“学”与“办”六字诀,找准切入点,直指三农业工作的堵点、难点,依法开展执法检查,确保三农法律法规特别是乡村振兴促进法有效贯彻实施,着力解决群众和社会关心的三农问题,推动形成促进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执法检查中,通过不预设路线、随机抽查、问卷调查等方式细找深查,努力掌握法律实施的第一手资料,并“面对面”向县政府及有关部门交办执法检查报告和审议意见。强调跟踪问效,紧盯检查发现的乡村产业融合度不高、村庄规划编制不到位、群众主人翁意识不强等突出问题,连杀“回马枪”,实施再检查、再推动,进一步加快监督成果转化运用,全面推动良法善治在锦屏的生动实践。

强化工作监督提升振兴质效。锦屏县高度重视依法监督、有效监督、正确监督,制定出台锦屏县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代表意见建议办理办法,进一步规范监督流程,强化监督实效。“依法、有效、正确”六字贯穿于涉农监督全过程,成为行使监督职权的鲜明特点。一是“事前”注重选好监督议题。把涉农代表建议、调研了解情况、群众反映意见作为确定监督议题的基础,通过把好人大监督“头道工序”,积极吸纳原汁原味的百姓声音,确保县人大涉农监督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贴近实际、服务民生。二是事中注重增强监督刚性。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衡量监督效果的重要标准,随时做好打“硬仗”“拉锯战”的准备。围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持续开展工作监督,深挖影响乡村环境的堵点和难点,对相关部门破题解困、整改提升压实主体责任,全面推动美丽乡村颜值提升。三是事后注重追踪问效。把功夫下在跟踪问效上、推进工作上,通过跨年度接力抓、多手段结合抓,打好监督组合拳,形成叠加效应。近年来,专题审议扶贫项目资产情况报告、水务一体化情况报告、人居环境整治情况报告、锦屏县省级示范性高中三升二工作报告等涉农工作报告,对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利局、县交通局、县扶贫办等政府组成部门开展了工作评议。组织人大代表对乡村道路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储林项目建设、农村医疗卫生等开展视察。创新代表意见建议办理机制,采取“两维四度”“一年三问”方式,坚持办前、办中、办后全过程监督,坚持代表建议办理过程与结果并重,坚持日常督办、现场督办和跟踪督办相结合,对承办单位研究办理措施、联系代表、办理过程、答复代表、后续整改等全过程进行监督,切实解决了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把群众的“呼声”变成“掌声”,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强化代表主体作用争当表率。锦屏县在促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抓实代表主体作用发挥,在业务培训、阵地建设、活动开展、建议办理、监督管理五个方面持续发力,助推人大代表会为、能为、想为、善为、勤为,引领涉农代表带着感情、扑下身子,投身家乡的乡村振兴事业。投入60余万元推进“布局科学化、建设标准化、活动经常化、运行规范化”代表联络站室建设,打造一批惠民政策的“宣传站”、基层治理的“减压站”、社情民意的“汇集站”、为民解忧的“服务站”、经济社会发展的“加油站”,搭建起“乡村振兴·代表建功”履职平台,让代表履职有阵地,能为有平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举办代表业务培训18班次,覆盖1600余人次,提升代表会为能力。探索创新“亮身份、访民生、践承诺、作表率”四项行动,全县各级人大代表主动投身到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在产业发展、环境整治、乡村治理等方面“亮身份、践承诺、作表率”。全县各级人大代表开展惠农政策监督180余次,领办督办民生事项380件次,为群众办实事800余件次,带头发展果蔬、中药材、水产等示范基地105个,奏响产业振兴大合唱,涌现出谭传高代表创办核桃种植基地5000余亩、带动长期就业120余人;龙运海代表创办龙贵人职业培训学校,分别在全州各县市开展技能培训20期2000多人次,培训输送实现就业3000余人;吴化谭代表创办茶叶种植基地350余亩、带动就业60余人等优秀典型,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来源:锦屏县人大常委会 刘俊明)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