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黔东南州人大农委: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谱好助推乡村振兴“四部曲”新乐章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06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黔东南州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在州委和州人大常委会的领导下,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目标,谱好助推乡村振兴“四部曲”新乐章,为推动黔东南州高质量发展贡献人大农委力量。



谱好履职能力“前奏曲”。委员会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紧扣“六项纪律”,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州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更加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委员会积极加强对国家涉农法律、法规和“三农”工作业务知识的学习,增强干部的履职本领。2024年以来,参加集中研讨会议3次,参加读书班1次,参加所在党支部组织开展“重走长征路”等主题党日活动2次,举办全州人大农委干部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1期。



谱好产业发展“进行曲”。委员会聚焦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围绕“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等乡村振兴的要求,积极开展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课题调研和协助做好道地中药材立法工作,为黔东南州各县(市)农业产业发展谋篇布局,助力酸、茶叶、蓝莓、中药材等产业走出乡关。紧扣“两主导多特色”产业发展思路,结合“三品战略”(即品种选育、品牌创建、品质提升)实施行动,委员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执法检查为切入点,监督助推全州“6个100万工程”高质量发展,形成了以榕江、从江为主要区域的百香果产业带,以麻江、丹寨、凯里为主要区域的蓝莓产业带,以施秉、黄平等县为主要区域的太子参产业带,以剑河、黎平、锦屏、从江县为主要区域的钩藤产业带,以从江、锦屏县为主要区域的淫羊藿产业带,以黎平、雷山、镇远县为主要区域的天麻产业带,以岑巩、天柱、黄平、锦屏县为主要区域的黄精产业带,以锦屏、从江县为主要区域的铁皮石斛产业带,以雷山、丹寨、黎平县为主要区域的茶叶产业带,以凯里市、镇远县为主要区域的酸系原料(辣椒、西红柿、生姜)产业带,以剑河、黄平县为主要区域的食用菌产业带,以黄平、镇远县为主要区域的肉牛产业带。

谱好乡村建设“民谣曲”。委员会积极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执法检查工作,督促做好乡村规划和乡村振兴示范试点建设,打造乡村振兴工作样板,深入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规范乡村建设,开展村庄治乱“三清一改”清洁行动,提升村容村貌,助推农村交通、水利、文体广电、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同时,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调研,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旧貌换新颜,助力美丽乡村建设。2024年,委员会多次深入三穗、天柱、丹寨等县调研乡村建设课题,督促各县市学习运用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抓紧完善村庄空间布局规划,保障乡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用地和农民建房需求,为实现“美在农家”创造条件。

谱好乡村治理“文明曲”。郡县治,天下安;乡村治,郡县稳。委员会通过发挥人大监督作用,进一步推动完善基层监督体系建设,推进新时代乡村治理。2024年全州人大农委通过开展季度重点工作专项督查、“一年三问”监督工作,调研指导乡村振兴等工作,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推进乡村美化行动,做实做深“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治理和“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基层社会治理“铁三角”机制,探索形成了黎平县“一约四会”基层治理新模式,不断继承和发展“枫桥经验”和“132”多元排查化解机制,推动乡风治理奏响文明曲。(来源:州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万雨  邱著)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